相关试卷
-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若双缝的间距为 ,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 , 测得第1条暗条纹中心到第条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亮纹最亮最宽 B、测得单色光的波长 C、将单缝向双缝靠近,干涉条纹宽度不变 D、分别用单色光红光、绿光进行实验时,红光形成的相邻明条纹间距比绿光小 A、中央亮纹最亮最宽 B、测得单色光的波长 C、将单缝向双缝靠近,干涉条纹宽度不变 D、分别用单色光红光、绿光进行实验时,红光形成的相邻明条纹间距比绿光小
- 
                            2、以下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理量在一些情况下是矢量,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标量 B、电流有方向,故电流是矢量;功有正负,但功是标量 C、力、位移、磁感应强度、加速度、电势能都是矢量 D、功率是标量
-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长为2L的PQ之间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形状相同的两块薄木板A和B沿斜面排列在一起,但不粘接,薄木板A下端离P距离为2L。每块薄木板长均为L,质量均为m,与斜面PQ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tanθ。将它们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薄木板A下端运动到P的时间。(2)、薄木板B下端到达P时受到A的弹力。(3)、取薄木板A下端运动到P时t=0,薄木板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画出从t=0到薄木板B上端到达P过程中B的加速度随运动位移变化的图像(标出纵轴的标度),并计算薄木板B上端到达P时的速度。 (1)、薄木板A下端运动到P的时间。(2)、薄木板B下端到达P时受到A的弹力。(3)、取薄木板A下端运动到P时t=0,薄木板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画出从t=0到薄木板B上端到达P过程中B的加速度随运动位移变化的图像(标出纵轴的标度),并计算薄木板B上端到达P时的速度。
- 
                            4、重G=20N的木块,恰好能沿倾角θ=30°的斜面匀速下滑。g取。 (1)、求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对木块施加沿斜面向上6N的拉力,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3)、对木块施加沿水平方向的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上推,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1)、求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对木块施加沿斜面向上6N的拉力,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3)、对木块施加沿水平方向的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上推,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 
                            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根长50.00cm的刻度尺制作“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小明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让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在小明放开手指让直尺下落时,同学立刻捏住直尺。读出该同学捏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就可以计算他的反应时间。g取。 (1)、若该同学捏住直尺的刻度为20.00cm,求他的反应时间。(2)、为使刻度尺变为最小分度值为0.1s的“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请你通过计算在刻度尺上标注时间刻度。 (1)、若该同学捏住直尺的刻度为20.00cm,求他的反应时间。(2)、为使刻度尺变为最小分度值为0.1s的“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请你通过计算在刻度尺上标注时间刻度。
- 
                            6、将一个物体以的速度从h=20m的高度水平抛出最终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求物体: (1)、落地前的速度大小;(2)、运动的位移s,并在图中画出。 (1)、落地前的速度大小;(2)、运动的位移s,并在图中画出。
-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实验室有两种打点计时器,分别如图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A、甲工作电压约8V B、乙工作电压为220V C、甲在纸带上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复写纸 D、乙在纸带上打点的是振针和复写纸(2)、某次实验得到纸带(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小车的加速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实验室有两种打点计时器,分别如图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A、甲工作电压约8V B、乙工作电压为220V C、甲在纸带上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复写纸 D、乙在纸带上打点的是振针和复写纸(2)、某次实验得到纸带(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小车的加速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测得不同质量时小车的加速度a的数据见下表。 (3)、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测得不同质量时小车的加速度a的数据见下表。次数 1 2 3 4 5 6 7 8 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加速度a/() 0.618 0.557 0.482 0.403 0.317 0.235 0.152 0.086 质量的倒数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为得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请在坐标纸中作出合适的图像。  (4)、利用(3)中图像计算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为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该同学认为,忽略偶然误差,实验(3)中所挂槽码的重力就等于(4)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4)、利用(3)中图像计算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为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该同学认为,忽略偶然误差,实验(3)中所挂槽码的重力就等于(4)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 
                            8、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从底端上滑,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频闪仪分别对上滑和下滑过程进行拍摄,频闪照片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图乙中相比,图甲中滑块( ) A、运动的位移大于乙图 B、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乙图 C、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乙图 D、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乙图 A、运动的位移大于乙图 B、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乙图 C、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乙图 D、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乙图
- 
                            9、在已知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后,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抛水平分运动的特点。实验中钢球从水平桌面上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钢球从桌边抛出后经过的地方水平放置一块木板(调节木板高度的支架未画出),木板上放一张覆有复写纸的白纸,用以记录钢球的落点。多次调节木板位置,使木板上表面与桌面间高度差依次为、、 , 则最合理的是( ) A、1∶2∶3 B、1∶3∶5 C、1∶4∶9 D、5∶3∶1 A、1∶2∶3 B、1∶3∶5 C、1∶4∶9 D、5∶3∶1
- 
                            10、水平桌面上水杯下压着一张纸条。沿水平方向将纸条缓慢抽出,用手扶住水杯,水杯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纸条抽出过程中,水杯( ) A、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纸条上,方向竖直向下 B、底部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弹力,方向竖直向下 C、受桌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纸条抽动方向相同 D、受纸条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纸条抽动方向相同 A、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纸条上,方向竖直向下 B、底部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弹力,方向竖直向下 C、受桌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纸条抽动方向相同 D、受纸条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纸条抽动方向相同
- 
                            11、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未用绳索固定,如图所示。现汽车向左加速行驶且加速度逐渐增大,C相对A、B仍保持静止,此过程中( ) A、A和B对C的支持力均增大 B、A和B对C的支持力均保持不变 C、A对C的支持力减小,B对C的支持力增大 D、A对C的支持力增大,B对C的支持力减小 A、A和B对C的支持力均增大 B、A和B对C的支持力均保持不变 C、A对C的支持力减小,B对C的支持力增大 D、A对C的支持力增大,B对C的支持力减小
- 
                            12、如图所示,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车轮向后推动地面,对地面产生向后的作用力 , 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力 , 则( ) A、和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B、和是一对平衡力,小于 C、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小于 A、和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B、和是一对平衡力,小于 C、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小于
- 
                            13、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的长度为GE,一端固定于G,另一端挂一轻质小圆环。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和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时,均使小圆环处于O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A、仅为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方向相同 B、仅为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大小相等 C、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仅为使合力和分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便于画图比较 A、仅为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方向相同 B、仅为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大小相等 C、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仅为使合力和分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便于画图比较
- 
                            14、国际单位制中有7个基本物理量,下列仪器中所测量的物理量不是基本物理量的是( )A、 秒表
                                                                                            B、 秒表
                                                                                            B、 弹簧测力计
                                                                                            C、 弹簧测力计
                                                                                            C、 天平
                                                                                            D、 天平
                                                                                            D、 刻度尺 刻度尺
- 
                            15、如图甲所示为倾斜的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主动轮、从动轮的大小可忽略不计,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物块到传送带顶端的速度恰好为零,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求: (1)0~2s内物块的加速度及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 (2)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果物块可以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求0~4s内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 
- 
                            16、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和悬挂的物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绳AC水平,劲度系数k=300 N/m的轻弹簧中轴线C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37°,弹簧伸长量为x=5cm。求:(sin 37°=0.6,cos 37°=0.8) (1)、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物块B的重力大小。 (1)、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物块B的重力大小。
- 
                            17、如图为娱乐节目中某个通关环节示意图,参赛选手从高台上以一定的速度水平跳出,落到水中的平台上才能进入下一通关环节。图中高台离平台水平面高。平台距离高台 , 平台宽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 (1)、选手要落到平台上,水平跳出的速度至少为多少?(2)、某质量为50kg的选手因跳出的速度太大,刚好从平台的右侧边缘落入水中,求选手的起跳水平初速度大小。 (1)、选手要落到平台上,水平跳出的速度至少为多少?(2)、某质量为50kg的选手因跳出的速度太大,刚好从平台的右侧边缘落入水中,求选手的起跳水平初速度大小。
- 
                            18、某同学用橡皮条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和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其含义是___________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 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2)、在做本实验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 , 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3)、某一次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O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为N。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其含义是___________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 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2)、在做本实验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 , 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3)、某一次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O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为N。 (4)、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图中是、合力的理论值,的方向一定沿(填“”或“”)。 (4)、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图中是、合力的理论值,的方向一定沿(填“”或“”)。 (5)、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筋,O点沿、方向的拉力仍等于弹簧秤的读数,所以实验结果发生变化。(选填“会”或“不会”) (5)、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筋,O点沿、方向的拉力仍等于弹簧秤的读数,所以实验结果发生变化。(选填“会”或“不会”)
- 
                            19、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相关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t0时间内位移大于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s时物体的速度为25m/s A、甲图中,物体在0~t0时间内位移大于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s时物体的速度为25m/s
- 
                            20、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一定是在t=3.2s时回到抛出点 B、t=0.8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 C、物体的初速度不一定是16m/s D、t=0.8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