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新年将至,同学们都开始进行大扫除,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拖把杆给墩布施加一方向与地面成53°斜向下、大小F1=10N的作用力,使墩布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假设拖把头的质量为1kg,拖把杆的质量不计,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sin53°=0.8cos53°=0.6sin37°=0.6cos37°=0.8

    (1)求拖把头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打扫一倾角为37°的斜坡时,该同学通过拖把杆给墩布施加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2 , 使墩布沿斜坡向上匀速运动,假设此时动摩擦因数与拖把头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求F2的大小。

    (3)当拖把静止在水平面时时,对拖把头施加一个沿拖把杆向下的力F3 , 拖把杆与地面的夹角为θ。当θ增大到某一值时,无论F3多大,都不能推动拖把头,求此时的tanθ值。(为方便起见,忽略拖把头的重力,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手机放在支架的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画出手机的受力示意图;
    (2)、求手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f
    (3)、调节斜面倾角到α时,手机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求手机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3、据悉,中国正在研发“不停站高铁”,方案之一是在高铁顶部设立吊舱,称为吊舱方案。如图所示,高铁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以28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离站台3k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站台时刚好减到72km/h,进站吊舱B与高铁车分离,并在减速区停下,高铁车则与已在吊舱加速区加速到72km/h的出站吊舱A对接,并以进站时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匀加速到288km/h。车厢、吊舱、站台均可看成质点,求

    (1)、高铁列车进站的加速度大小;
    (2)、目前,高铁列车仍采用停车方案进站。其以288km/h做匀减速运动,经100s后停下,停留5min供乘客上下车,之后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匀加速至288km/h。

    ①列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所通过的位移大小;

    ②对比停车方案,吊舱方案节省的时间。

  •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该实验运用的思想方法是______。
    A、等效替代法 B、控制变量法 C、理想模型法
    (2)、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3)、下列的实验要求必要或者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应用测力计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应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4)、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 5、图中的甲、乙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填“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填“交流8V”“交流220V”或“四节蓄电池”);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关于轨道末端滑轮高度的调节正确的是

    A.       B.       C.

    (3)该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①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下表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速度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0.400

    0.479

    0.560

    0.640

    ②将B、C、D、E、F对应的瞬时速度标在图丁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③由速度—时间图像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6、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乘坐两种电动扶梯,此时两电梯均匀速向上运转,则(  )

    A、甲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甲对扶梯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乙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D、扶梯对乙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 7、如图所示,为港珠澳大桥上连续四段110m的等距跨钢箱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  )

    A、通过ac段的时间为2t B、通过cd段的时间为3t C、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点的瞬时速度 D、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
  • 8、下面图像描述的是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相关图像。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在t1~t2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B、乙图中的物体一定做往复运动 C、丙图中两物体在t1、t2两个时刻相遇两次 D、由丁图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 9、如图所示,小车内沿竖直方向的一根轻质弹簧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与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轻弹簧一定被压缩 C、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 10、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若苹果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 , 则(  )
    A、Fl可能小于F2 B、Fl可能等于F2 C、Fl一定等于F2 D、Fl一定大于F2
  • 11、陕西省青少年陆地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投出后,冰壶在轨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时10s停止,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为0.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壶的初速度大小为6m/s B、冰壶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4m C、冰壶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D、冰壶的加速度大小为0.2m/s2
  • 12、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水滴,水滴在空中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某时刻起,第一颗水滴刚运动到窗台下边沿时,第4颗水滴恰欲滴下。她测得,屋檐到窗台下边沿的距离为H=3.2m , 窗户的高度为h=1.4m。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A、水滴下落到达窗台下边沿时的速度大小8m/s B、每隔0.2s滴下一水滴 C、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0.2s D、水滴经过窗户的平均速度为7m/s
  • 13、如图所示,用压力F将物体A、B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A受力平衡 B、压力F与墙壁对物体B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与物体B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物体B所受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 14、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受三个力,a受五个力 B、b受三个力,a受四个力 C、a与墙壁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D、a、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 15、在空易拉罐中注入适量的水后,将易拉罐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结果易拉罐“倾而不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水后,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B、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在过易拉罐与桌面接触点的竖直线上 C、若将注水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则其重心位置不变 D、若将空易拉罐压瘪,则其重心位置不变
  • 16、百米赛跑运动员在前7s内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终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6m/s 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8.71m/s 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8.71m/s D、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m/s
  • 17、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B、位移、时间 C、速率、路程 D、重力、动摩擦因数
  • 18、如图所示,是驾车从深圳中学东门校区出发到泥岗校区的导航路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1分”、“14分”、“15分”指的是时刻 B、图中“6.6km”指的是位移的大小 C、图中推荐的方案驾车距离最短,即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图中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成质点
  • 19、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都为m、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分别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为22l的M、N两点,平衡时小球A、B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球B带负电,此时两球相距为l,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 = 45°,若外加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两小球平衡时位置如图乙所示,细线刚好沿竖直方向,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球的电性及所带的电荷量Q;

    (2)外加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

  • 2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线,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TA=300 K,试求:

    (1)、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C
    (2)、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1000 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情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