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单人蹦极”是游乐园里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游乐项目,其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弹性绳一端分别系于固定杆的A、B处,另一端系在游玩者身体上。游玩者在C位置时弹性绳恰好为原长,D位置是游玩者运动的最低点,E位置是游玩者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游玩者从D位置到E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D位置时,游玩者的加速度为0 B、在E位置时,游玩者的加速度为0 C、从D位置至C位置的过程,游玩者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D、从C位置至E位置的过程,游玩者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 2、如图甲所示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儿童游戏“抓子儿”,能很好培养儿童反应和肢体协调能力。某次游戏中,儿童将小石子以初速度v0=1m/s从Q点正上方离地高h=40cm处的O点竖直向上抛出,然后迅速用同一只手沿如图乙箭头所示轨迹运动,将水平地面上相隔一定距离的P、Q处的小石子捡起,并将抛出的石子在落地前接住,P、Q相距30cm,不计抓石子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手移动的平均速率至少为(  )

    A、0.5m/s B、1m/s C、2m/s D、3m/s
  • 3、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思维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和比值定义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 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ΔxΔt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微元法 B、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 4、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坐标为(1,0)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P质点的坐标为(3,0)。在t1=0.6 s时刻,P质点首次位于波峰位置,Q点的坐标是(3 , 0)。从t=0时刻开始计时,求: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2)若经t2时间Q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求t2

    (3)t3=1.5s时质点P的路程。

  • 5、如图所示,玻璃球的半径为R,球心为O,玻璃球的对称轴O1O2与足够大的屏幕垂直于O2点,O、O2两点间的距离为2R。一束单色光沿图示方向以入射角θ=60°从O1射入球内,在屏上留下光斑P,若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3 , 求:

    (1)玻璃对该单色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的正弦值;

    (2)光斑P到O2之间的距离。

  • 6、水力发电具有防洪、防旱、减少污染等多个优点,现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某条河的流量为4m3/s , 水流下落高度为5m。现在利用该河流兴建水电站来发电。设所用发电机的总效率为50%。

    (1)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2)设发电机输出电压为350V,输电线的电阻为4Ω , 允许损耗的功率为5%,则当用户所需电压为220V时,所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匝数之比为多少?(g=9.8m/s2

  • 7、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很小,并且要让单摆在内摆动.
    (2)、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对应的周期T,作出l-T2图线如图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意两点A、B的坐标(x1 , y1)、(x2 , y2)求得g=.
    (3)、若该同学测量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他测量、计算均无误,则以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的.
    (4)、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点得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下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m.

  • 8、如图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s,则(  )

    A、波的周期为0.8s B、在t=0.9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C、在前0.4s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4m 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 9、红、黄、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当绿光在界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水面上仍能观察到黄光 B、从水面上观察不到红光 C、黄光在水中的波长比红光在水中的波长长 D、这三种单色光相比,红光在水中传播的速率最大
  • 10、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0.1sin2.5πt,位移y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则(  )
    A、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1m B、弹簧振子的周期为0.8s C、在t=0.2s时,振子的运动速度最大 D、在任意0.2s时间内,振子的路程均为0.1m
  • 11、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t=1s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x=1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波的振幅为5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的频率为3Hz B、波的传播速度为2m/s C、该波沿x轴负向传播 D、t=1.5s时,x=2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3cm
  • 12、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波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像,从图像可知(  )

    A、B侧水波是衍射波 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 C、减小挡板间距离,衍射波的波长将减小 D、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更明显
  • 13、如图甲所示,电阻R的阻值为50Ω,在ab间加上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则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阻R的功率为200W B、电流表示数为2A C、产生该交流电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为3.14rad/s D、如果产生该交流电的线圈转速提高一倍,则电流表的示数也增大一倍
  • 14、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8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 B、t=0.2s时,振子在O点右侧6cm处 C、t=0.4st=1.2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方向相同 D、t=0.4s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 15、一重为G的圆柱体工件放在V形槽中,槽顶角α=60°,槽的两侧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槽与工件接触处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大小为μ=0.25,则:

    (1)要沿圆柱体的轴线方向(如图甲所示)水平地把工件从槽中拉出来,人至少要施加多大的拉力?

    (2)现把整个装置倾斜,使圆柱体的轴线与水平方向成37°角,如图乙所示,且保证圆柱体对V形槽两侧面的压力大小相等,发现圆柱体能自动沿槽下滑,求此时工件所受槽的摩擦力大小。(sin 37°=0.6,cos 37°=0.8)

  •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1 kg 的物体置于倾角θ =37°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37°=0.6 ,cos37°=0.8)

    (1)、如图甲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求F1大小;
    (2)、如图乙所示,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求F2大小。
  • 17、某同学想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现有如下实验器材:一重物、木板、白纸、图钉、刻度尺、细绳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a。

    (1)、为了完成实验,他找来一根轻弹簧b,用刻度尺和弹簧秤测量轻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作出如图甲所示图像,根据图像,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固定,弹簧测力计a上端悬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重物Q,测出重物Q的重力G,如图乙所示;

    ②将轻弹簧b的右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拉轻弹簧的左端,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丙所示。测量轻弹簧b的和读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并在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三条细线的方向;

    ③根据图甲求出轻弹簧b的弹力,在白纸上作出各力的图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否成立;

    ④改变弹簧的拉力,进行多次实验。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细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B.弹簧可以贴在木板上

    C.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⑤改变弹簧的拉力时,发现两次结点O的位置与P刚好在同一直线上,如图丁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二次弹簧测力计a示数较大       B.两次弹簧测力计a示数相同

    C.第二次弹簧b的长度一定更长       D.第二次弹簧b的长度可能不变

  • 18、如图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圆柱体,现在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完全相同的圆柱体B,不计一切摩擦,将A缓慢向左移动(B未与地面接触)) , 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弹力F1、墙对B的弹力F2 ( )

    A、F1变小、F2变小 B、F1变小、F2变大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大、F2变小
  • 19、如图所示,P为光滑定滑轮,O为光滑轻质动滑轮,轻绳跨过滑轮,左端与物体A相连,右端固定在杆Q上,重物B悬挂在动滑轮上。将A置于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斜面体上,轻绳AP段与斜面平行,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杆Q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斜面体与物体A仍保持静止状态,待动滑轮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中拉力减小 B、物体A与斜面体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斜面体与地面之间的弹力增大 D、斜面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
  • 20、如图所示,用一轻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小球静置在光滑的半圆柱体上,小球的半径远小于半圆柱体截面的半径R , 绳AB长度为L , 长度为H的杆BC竖直且与半圆柱体边缘相切,OA与水平面夹角为θ , 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表达式表示绳对小球的拉力F是(  )

    A、mgLH B、mgR1+cosθH+Rtanθcosθ C、mgLH+Rtanθ D、mgLtanθHtanθ+R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