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棋子压着质量为m的纸条,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已知棋子与纸条间动摩擦因数为μ1 , 纸条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重力加速度为g , 若要沿水平方向将纸条从棋子下方抽出,纸条的加速度至少应大于(  )

    A、μ1g B、μ2g C、μ1Mgm D、μ2m+Mgm
  •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模型船研究小船渡河问题,模拟水流速度与河岸平行且大小为v , 若要使模型船由岸边的A点沿直线运动到对岸的B点,如图所示,模型船的最小船速为(  )

    A、vsinα B、vsinα C、vcosα D、vcosα
  • 3、一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表演时,由静止不动到两人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的原因是(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大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 4、某志愿者站在力传感器上分别完成下蹲和站起动作,计算机同时采集相应的数据。如图所示,这是做其中一个动作时,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站起过程,先失重后超重 B、这是站起过程,先超重后失重 C、这是蹲下过程,先失重后超重 D、这是蹲下过程,先超重后失重
  • 5、甲、乙两球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甲距离地面的高度是乙距离地面高度的4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是乙加速度的4倍 B、甲、乙两物体着地时的速度相同 C、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2 D、甲下落时间是乙下落时间的2倍
  • 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某一阶段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是(  )

    A、0t1 B、t1t2 C、t2t3 D、t3t4
  • 7、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乘车人员也需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系好安全带可以(  )
    A、减小车的惯性 B、减小人的惯性 C、减小急加速时对人的伤害 D、减小急刹车时对人的伤害
  • 8、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1时00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1时00分”是时刻 B、飞船和空间站对接过程可以将飞船视为质点 C、飞船对接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 D、飞船对接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司机从发现前方异常情况到采取紧急刹车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从司机发现前方异常情况到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一辆货车A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的安全距离为120m。因疲劳驾驶,货车A的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他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时,两车距离仅有109m。求:

    (1)货车A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当A车司机发现B车时,B车恰好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向前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如果A车司机没有采取刹车措施,是否会撞上B车?若相撞,求出从A车发现B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的最近距离;

    (3)若A车司机发现B车后采取了刹车措施,同时B车在被发现时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B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就能避免两车相撞?

  • 10、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地面48m时打开降落伞,开伞后运动员以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 , (g10m/s2),求:
    (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
    (2)、离开飞机后,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
  • 11、“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假设某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10m/s2 , 弹射系统可使战斗机的速度大小瞬间增加30m/s,当战斗机对地速度达到60m/s时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战斗机在跑道上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航空母舰停止时,战斗机须在甲板上滑行的时间和相对甲板的距离;

    (2)航空母舰以10m/s运动时,战斗机需要在甲板上滑行的时间和相对甲板的距离。

  • 12、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

    (1)、用刻度尺画出汽车在010s1040s4060s内的vt图像(图乙)(不用写分析过程);
    (2)、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位移大小;
    (3)、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大小。
  • 13、图中的甲、乙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填“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填“交流8V”,“交流220V”或“四节蓄电池”);

    (2)、该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①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下表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速度

    vB

    vC

    vD

    vE

    vF

    速度m/s

    0.400

    0.479

    0.560

    0.640

    ②将BCDEF对应的瞬时速度标在图丁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③由速度—时间图像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14、A、B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B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B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前3s内,质点A比B向前多前进了9m D、在3s前某时刻质点A、B速度相等
  • 15、关于“理想化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B、“理想化模型”是研究的问题中实际存在的 C、“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简化,只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实际存在的 D、“理想化模型”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的一种近似反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 16、关于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ΔxΔt知,速度与位移Δx成正比,与时间Δt成反比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则其加速度a就越大 C、蹦床运动员以5m/s的速率竖直下落到弹簧床上,以7m/s的速率竖直向上弹起,其速度变化量Δv的大小是12m/s D、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 17、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均属于矢量的一组是( )
    A、时间、时刻 B、位移、路程 C、速度、速率 D、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
  • 18、质量为m的小球离地面高度为h,以水平初速度为v0抛出,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理论轨迹与实际轨迹如图所示,已知小球实际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实际落地时重力的功率
    (2)、小球实际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3)、小球实际下落过程的水平位移大小。
  • 19、如图所示,ABCD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光滑绝缘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以轨道的圆心O为坐标原点,沿水平直径AC方向建立x轴,竖直直径BD方向建立y轴。y轴右侧(含y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通过轨道最高点D后,又落回到轨道上的A点处。不考虑小球之后的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到达D点的速率大小;

    (2)电场强度E的大小;

    (3)小球从A下滑到电场内的B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 20、如图,带电量为Q=+5×107C的小球A固定在光滑绝缘桌面的上方,高度h=0.3m , 一个质量为m=2×104kg带电量q=5×108C的小球B在桌面上以小球A在桌面上的投影点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半径为r=0.4m。(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求:

    (1)小球A、B之间的库仑力F的大小;

    (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v的大小。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