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3算法案例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2.3循环语句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包括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3几何概型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2古典概型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3.1.2概率的意义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二章 统计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包括2.3.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二章 统计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
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 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 , 数列的前项和为 , 是否存在正整数 , 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记 , 证明: .
-
2、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 , , 数列中,点在直线上,其中是数列的前项和.(1)、求数列前项和的最小值;(2)、若 , 求数列的前项和;
-
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 满足 , .(1)、求的通项公式;(2)、设 , 求.(3)、求.
-
4、在等比数列中, , .(1)、求的通项公式;(2)、若 , 数列的前项和为 , 求使得的最小值.
-
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 且满足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和的等差中项.(3)、求.
-
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 , .将数列与数列里面的数照从小到大的规则混合排列,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 则新的数列的前100项的和为.
-
7、在2与18中间插入7个数使这9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第5项是.
-
8、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 且满足 , 则( )A、 B、 C、为递减数列 D、
-
9、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 , 公差为 , 是和的等比中项,则( )A、 B、数列是递增数列 C、 D、有最大值为
-
10、已知等比数列首项为8, , 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是和的等比中项 C、前项的乘积有最大值 D、前项的和有最大值
-
11、数列中, , (为正整数),则的值为( )A、 B、 C、 D、
-
12、已知正项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若成等比数列,则( )A、 B、 C、 D、或
-
13、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A、6 B、3 C、2 D、1
-
14、已知等差数列中, , 则等于( )A、56 B、53 C、55 D、54
-
15、若一数列的前4项分别为 ,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为( )A、 B、 C、 D、
-
16、已知 , .
(1)若是真命题,求对应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
17、(1)求函数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的;
(2)求函数的值域.
-
18、(1)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②.
(2)函数的定义域是 , 求函数的定义域.
-
19、在中学阶段,对许多特定集合(如实数集等)的学习常常是以定义运算(如四则运算)和研究运算律为主要内容.现设集合由全体二元有序实数组组成,在上定义一个运算,记为 , 对于中的任意两个元素 , 规定:.则.
-
20、已知函数的值域为 , 则的定义域可能为(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