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据此,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是小德同学从报告中摘录的内容,这些内容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A、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B、逐步完善民生保障 C、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D、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2)、报告指出,初步核算,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这些成就(     )
    A、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参政议政,集中统一领导经济建设 B、得益于坚持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表明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D、得益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手中的手机,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它还可以变成发家致富的工具。农民可以用手机来学习农技知识;可以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可以用手机App管理果园;等等。

    材料二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渠道。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网络毒瘤”。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材料三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和账号,取得积极成效,形成有力震慑。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破解难点瓶颈方面下功夫,强化源头管理和基础管理;在治理创新方面下功夫,针对性细化每个专项打法举措;在维护网民权益方面下功夫,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违法行为,营造更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2)未成年人应怎样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作出贡献?

    (3)为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请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 3、

    走进社会生活

    材料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窗情谊值得你我珍惜。

    材料二   “知行中华”铸魂育人工程——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区实践活动中青年实干家政务实习团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

    (1)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同窗”之间的关系属于①________;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属于②________。

    材料三   “双减”背景下,某校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课后延时服务——校园农场活动,从翻地、播种、浇水到采摘都由学生完成。

    (2)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围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展开讨论,请阐述你的观点。

    材料四   现代中学生亲近社会的状况如何?某学校对78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偶尔参加公益活动

    从未参加公益活动

    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无关紧要

    8人

    16人

    24人

    30人

    (3)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同学们决定围绕“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发出倡议。请你代表同学们写出“倡议书”的要点。
  • 4、【以案释法】

    “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开盒”主要指恶意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挂人”指在社交平台上将上述信息发布。未成年人周某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辱骂某演艺人员的言论,引起某演艺人员粉丝群体的强烈不满。粉丝汪某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公开周某的个人照片、全部社交媒体账号以及周某辱骂某演艺人员的网络言论截图,并配以侮辱性的言论,引发网友进入周某的账号发布辱骂言论,导致周某精神压力增大、学业受到影响。为此,周某父母代为诉至法院,要求汪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对此,小福认为:“开盒挂人时髦好玩,是我的自由。”

    (1)、结合材料分析粉丝汪某的行为侵犯了周某的哪些权利?
    (2)、请你综合运用七年级下册相关知识,对小福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 5、“我们在聊什么,就会刷到与它相关的网页、视频推荐、购买链接”,大数据时代,不少人被算法“精准投喂”,陷入信息茧房。为整治由此引发的“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部署“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分析路径正确的有(     )

    ①只接触符合自己立场的信息→认知偏见→影响社会和谐

    ②阻碍知识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缺乏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③完善隐私保护打击诱导沉迷→自我防范→保护信息安全

    ④建立公正多样化的算法策略→算法向善→打破信息茧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后诈骗分子也开始“蹭热点”,打着“发放育儿补贴”的旗号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作为公民(     )

    ①依法打击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

    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防网络电信诈骗

    ③识别“育儿补贴”诈骗套路,提高辨别能力

    ④依法上网,不接触陌生的网站信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下列几位同学日常行为的共同之处是(     )

    ①张超利用手机APP查阅菜谱,完成寒假实践作业,并将拍照图片转发到班级群

    ②初一的李飞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周末学骑自行车

    ③薛强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并做了有关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了解当前养老状况

    ④徐良骑车闯红灯,被交警叔叔要求写检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拍照发到“朋友圈”

    A、社会化 B、提高媒介素养 C、养成亲社会行为 D、知法守法
  • 8、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成年人使用AI智能体聊天引发关注。14岁的秋月沉迷于与AI角色进行剧情聊天,甚至出现了和“AI男模”早恋的倾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AI丰富生活是个人的自由,其他人无权干涉 B、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选择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源 C、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不用在意伦理道德和法律要求 D、利用AI消遣娱乐是网络发展潮流,不必大惊小怪
  • 9、随着“流量经济”的兴起,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此类网络行为(     )

    ①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②破坏了网络生态,是非正义行为

    ③不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是公民滥用权利的表现,应限制言论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感动中国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坚持十八年的凡人善举,折射出他们的优秀品质是(       )

    ①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②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③坚持不懈,诚信做人,扶危济困       ④丰富生命,拒绝冷漠,乐于助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课堂上,老师谈起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如下表是几位同学的理解。

    亮亮:公共空间、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而非私人所有。

    丽丽:社会公共生活需要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维持。社会成员要遵守这些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两位同学的理解,体现了(     )

    ①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②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③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

    ④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12、郭某多次容留其朋友徐某、陈某(未成年人)共同在其家中吸食含有新型毒品的“电子烟”,其行为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最终,郭某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两千元。这告诉我们(     )

    ①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郭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④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小威的爸爸在“禁止停车”的路段停放车辆,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200元罚款。他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 14、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选项符合民法典诚信基本原则的是(     )
    A、某水果店卖给小安的水果经常缺斤少两 B、水产店打着新鲜活鱼的招牌卖冰冻鲈鱼 C、小力在约定好的时间内还清了车贷房贷 D、步梯房业主签订了安装电梯协议又反悔
  • 15、获得2024年9月“共和国勋章”的王永志说,他一生干了三件事:研制导弹、送卫星上天、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中国空间站。他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国防科研和载人航天事业中,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王永志的身上体现了(     )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 16、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下列能体现自强精神的是(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腾冲市某校七年级开展了“寻根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研学活动,在参观了腾冲国殇墓园后,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便暗下决心努力学习,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材料表明(     )
    A、情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情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C、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丰富多样的 D、只有积极情感体验对成长有益
  • 18、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被病魔“扭”住生命。张亮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脆骨病”带来的频繁骨折,让他饱受苦痛,更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只能借助“扭扭车”代步。人们都叫他“扭扭车男孩”。

    ▲用知识“扭”转人生。张亮生来是不幸的,但知识不断改写着他的人生轨迹。9岁才上小学的他,对学习异常渴望。他从小就有大学梦,读书异常努力,成绩优异。在朋友的鼓励支持下,他自学摄影,“扭扭车”的独特视角让他的摄影作品独具特色,高中时他还通过摄影挣钱补贴家用。2022年9月4日,张亮终于圆梦,入读芜湖大学。

    ▲靠朋友“背”上大学。张亮刚上学时,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但或许是天性乐观,从小身高就比别人“矮一截”的张亮,从来“没想过跟别人不一样,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自信幽默的他,很快成为同学们的“开心果”。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他的好友们轮流背他上下楼。张亮说,是朋友们把他“背”上大学的。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 19、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无处不遇到选择,阅读下列”人生AB剧”,回答问题。
    (1)、情景一:刚入初中,来自农村的小王由于不认识其他同学,总是独来独往,班长主动找他聊天、组织学习小组和小王一起学习,小王应该有的态度是

    A.积极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力量

    B.坚持独来独往,突出自己的个性

    小王选择了A,请你从”集体重要性”角度,说明小王选择的正确性。

    (2)、情景二:七年级某班有个”小帮派”,不爱学习,不遵中班級纪律,对班干部看不顺眼。但在运动会上,他们又总是囊括奖牌,为班级争得荣誉。对这个”小帮派”,同学们认为:

    A.老师应该批评,他们破坏了班级的和谐

    B.老师应该表扬,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班级争光

    如果你是班级成员,你怎么看这个”小帮派”?请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情景三:班級将参加学校跳绳比赛,班主任李老师在班内动员说:”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跳绳比赛,我们要多抽时间,认真训练,展现我们班的风采。”有同学认为:太好了,跳绳比赛正好可以让我大显身手,哈哈哈!也有同学认为:期末考试快到了,压力这么大,时间这么紧,还要我抽出时间排练,我可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真烦!

    请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角度说说该如何选择。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小军是班里一名普通的学生,成绩很优秀,可他从小就不喜欢与人交往,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也总不见效。小军一直没有朋友,所以感到十分孤独和寂寞,心里苦恼极了。

    情景二:新学期开始了,班里举行“一助一”活动,老师安排小军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小舟提高成绩。小军开始主动跟小舟接触,帮他借书、解答问题。期末考试,小舟前进了十几个名次,小军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1)、情景一中的小军为什么会苦恼?
    (2)、结合情景二,简要说明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生活中你有与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冲突的经历吗?用哪些方法可以化解与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冲突?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