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右边漫画表明(   )

    ①网络上存在不良信息

    ②网络上的信息都是虚假的

    ③公民不能合理使用网络

    ④网络具有一些消极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帮助未成年人摆脱互联网依赖,你对他们的建议是(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节选)

    第四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对于有沉迷网络倾向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①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②增加与现实世界的互动,避免沉迷网络虚拟世界

    ③可以请同学或家长监督自己,合理控制上网时间

    ④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不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右边漫画说明(   )

    A、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B、网络推动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 4、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乡村踏青、企业研学、烈士陵园祭莫英烈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   )

    ①感受成就,珍惜幸福生活②正视不足,担忧前途命运

    ③动手实践,掌握各种技能④培根铸魂,涵养家国情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下面是李铭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从中我们能认识到(   )

    李铭的一天

    上午6:30

    和爷爷到公园展练

    上午8:20

    和妈妈到莱市场买菜

    下午3: 15

    和同学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晚上8:10

    和爸爸一起看新闻报道并交流看法

    ①要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生活②我们的个人生活与社会联系紧密

    ③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浩浩在日记本里写道:“来到学校,我们要解答同学的疑惑:去到商场,我们要听导购员讲解产品信息;坐公共汽车,我们要给老人让座··真是太烦了。“你应该对他说(   )

    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

    A、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B、要从社会中获取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 7、三月春风暖,追“锋”正当时。2025年“志愿伴读润羊城,银龄生活满书香”2025年学雷锋月志愿服务大行动在广州启动,许多中学生也参与其中。这种志愿服务行为能让学生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

    ③培养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④减少自己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中学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在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锻炼、发展。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周末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②为家人设计寒假旅行规划

    ③假期参加山区研学交流活动④了解2025年全国两会进展,关心国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202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祁志峰将西安商新第一中学模拟政协社团的同学们撰写的《关于在中小学校设立法治宜教室的提案》和《关干“培育积极心理品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提案》带到全国两会现场。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中学生成为社会真正的“小主人” B、中学生积极了解和关注社会,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分子 C、提案形成过程使中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D、参与社会生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习
  • 10、从嗷嗽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搀扶下蹒蹦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真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告诉我们(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置身社会生活中,个人成长只能是被动的

    ③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在同一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几乎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2025年3月,佛山市某中学举办了一场"1巧手匠心传承文化”的劳动技能大赛。在“巧手趣整”内务比赛中,同学们展示了穿系鞋带、铺床等自理能力,“巧手焕新”比赛中,同学们通过制作书架、包书皮等方式设计学习空间。此举曾在引导学生(   )
    A、学习行为规范和了解风俗习惯 B、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D、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 12、在浙江省杭州市武林街道,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武林大妈”志愿者团队,通过日常巡逻、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垃圾分类,累计化解矛盾3000余起。她们的行动不仅维护了社区治安,还带动居民共建“共享花园”——居民认领花坛种植花卉,将废弃空地改造成公共休闲区。这告诉我们(   )

    ①“武林大妈”管理生活中的一切事务②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

    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④社会生活中,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八年级学生小宇积极通过新闻、学习资料等多种渠道关注全国两会,还将经济高质量发展、教育公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等两会热议话题整理成册,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小字关注全国两会(   )

    ①能更全面深入地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②有助于增强参与意识,融入社会发展进程

    ③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树立正确价值观④能在同学面前炫耀,获得他人的认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除了面对面交流,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沟通工具。下列沟通工具的变化说明了(   )

    A、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B、社会生活是变化发展的 C、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D、社会生活是生动有趣的
  • 15、同学们前往广州农讲所纪念馆,致敬革命先烈;化身“低碳环游守护家园”志愿服务者,共建绿美广东;探访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的烟火美食,感受经济发展···上述活动体现出(   )
    A、社会生活空间在不断延展 B、这是了解社会生活的唯一方式 C、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积极融入社会,就能走向成熟
  • 16、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商场里,我们是顾客……这说明(   )
    A、社会的发展是由个人的发展共同推动的 B、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支持
  • 17、下列是几位同学对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你不认同的是(   )
    A、子欣:周末我和妈妈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B、浩然:我和家人到附近的超市购物,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C、悦鑫:我和好朋友在网吧玩了一整天游戏,感觉周末的生活非常惬意 D、佳怡:我周六参加了乡村一日游活动,农村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发展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与法同行,做守法公民”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2024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小明搜集了如下数据(见下图)。

    材料二  为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小明又整理了两张资料卡片:

    卡片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的法律。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加强管教。不良行为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卡片2:16岁的小张和小伍是某技校学生,两人本想打工挣钱,却被网上的不法分子忽悠“拉下水”参与网络诈骗。当父母得知情况时,他们已参与多起案件,造成被害人巨大财产损失。经法院审理,两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但考虑二人年龄小,且属于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均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1)、通过材料一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其事实依据是什么?
    (2)、有同学认为,我国主张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为什么还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限制和制裁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帮忙解惑。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两张资料卡片,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有效防范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建成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张桂梅说,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和国家的感恩和感情。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材料二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成博物馆“标配”,高校成社会志愿服务项目重要孵化地,社会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社区建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小善渐而大德生。近年来,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增多。

    (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说说张桂梅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有同学说: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志愿者行列,服务社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信心来自哪里?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修订通过,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下图是学校宣传栏的相关图片。

    材料二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是由教育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认定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旨在表彰在国防教育领域表现突出的学校。2024年12月17日,汕头市教育局携手汕头市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在汕头市东厦小学举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暨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小明同学不想去参加活动,他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国家和学校的事,虽然重要,但与中学生关系不大。”

    (1)、学校宣传栏的图片,分别体现了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哪项内容?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明的想法进行简要评析。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