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古语中不能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是(     )

    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②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以下是同学们分享的国庆假期的见闻,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小明乘坐高铁外出旅游既快捷又舒适 B、小花在网上订了饭店,饭菜便宜又实惠 C、小新在古镇旅游,感受悠久的文化氛围 D、小张一家自驾游,很多景区停车位不足
  • 3、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这份“成绩单”(     ),
    A、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B、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现实挑战 C、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 D、说明了我国已经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4、

    某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走进社会生活”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社会关系】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父子关系、邻里关系等。在社会中,我们会与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1)材料中的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分别属于哪种社会关系?
    (2)材料说明人的身份是在什么中确定的?

    【阐述观点】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3)材料中提到的亲社会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4)亲社会行为有何意义?

    【践行行动】

    2025年暑假期间,中学生小吉走进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看视频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5)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在什么中养成?
    (6)在社会生活中,你参加过哪些亲社会行为?(写出一种)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来没有一个渠道,能够汇集如此之多的民间声音;从来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如此之众共商国是;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把互不相识的大众意见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中国互联网做到了,中国网民做到了。

    (1)、划线部分说明网络改变了什么?
    (2)、网络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有什么意义?
    (3)、畅通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有什么意义?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网+”模式让年味浓了起来。网络春节联欢晚会以独具一格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线上购物平台开办年货节,让大家足不出户置办各种年货;扫福集福、“抢红包”等线上活动增添了过年的趣味……

    (1)、材料说明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
    (2)、材料说明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怎样?
    (3)、材料说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哪些方式?
  • 7、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说明我们的成长是什么过程?
    (2)、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每个人从出生时的“白纸”到合格的社会成员,都从社会中获得什么?
    (3)、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社会生活的滋养。社会生活具有哪些特点?
  • 8、某校开展了“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列做法你认为不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小美通过网络为重庆山火的救援志愿者点赞 B、小丽通过网络宣传了一些反诈骗的实用方法 C、小常通过网络对开展诚信考试倡议进行响应 D、小春通过网络转发一则来源不明的募捐信息
  • 9、针对下图中人物的行为,下列劝告合适的是(     )

    ①科学安排时间,维护网络安全 ②合理利用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③远离网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④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加强自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下列能体现中学生具备媒介素养的是(     )
    A、小王周末拿到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B、小美利用电脑看新闻和搜集学习资料 C、小刚用手机偷拍别人的隐私发在朋友圈 D、小丽周末整天看电视,作业只会抄袭别人
  • 11、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流量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机”,直播成了“新农事”。可见,网络能(     )
    A、快速消除城乡差距 B、拓宽人际交往渠道 C、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D、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 12、如图漫画体现了(     )

    ①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②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③网络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④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3、放学途中,有人拉着满车矿泉水费力爬坡,同学们纷纷上前予以助力。这体现的亲社会行为是(     )
    A、谦让 B、帮助他人 C、分享 D、合作
  • 14、幼时,我们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学习的探索者;青春时,我们成为校园的学子,梦想的追逐者;步入社会,我们既是职场上的奋斗者,也是家庭的支柱,肩负着责任与担当;年迈时,我们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用一生的经验照亮他人的路。这启示我们(     )
    A、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 B、在社会生活中寻求同伴帮助 C、学会积极有效地沟通 D、要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15、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如潮水般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从人工智能研发到绿色能源探索,新技术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要求我们中学生(     )

    ①认识世界,持续不断地学习             

    ②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社会化

    ③努力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             

    ④拒绝接受新事物,封闭自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6、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线,那么,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就形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     )

    ①人是社会的人                    

    ②人拥有不同的身份

    ③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④社会中的个人渺小而又无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7、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社会生活中(     )

    ①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②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

    ③社会财富由部分人艰苦创造的       

    ④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初中生小吉利用周末时间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看到了这些美好画面:摩肩接踵的早市市场;热闹非凡的马拉松比赛现场;公园里观看杂技表演的人群……这些美好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     )
    A、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C、健全人格自尊自信 D、中学时代美好时光
  • 19、

    【教科一体协同,擘画强国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中国正由技术使用者转型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新一代通信技术与超充技术、先进的电池及一体化技术、DeepSeek的架构创新,这些技术解决了关键难题。中国在技术领域的进步有望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1)结合材料一,总结中国在技术领域进步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为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H省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配备智能教学设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名师名校帮扶工程”,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强化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结合材料二,分析H省采取上述举措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3)请你结合下列需求,围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目标,规划一条个人成长之路。(要求:行动参考示例,从创新意识和职业规划角度作答)

    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

    行动

    示例: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达成目标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20、

    【改革开放显成效,共同富裕在路上】

    材料一   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以深圳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2500多个外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引进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

    (1)结合材料一,归纳深圳经济特区的成效,并写出从深圳变化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二   2025年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这一补贴制度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坚持怎样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何作用?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