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材料:春节期间,广东非遗“潮”不停,各地掀起非遗文化热潮,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为市民游客呈上众多文化大餐。

    英歌舞火爆“出圈”。在潮汕地区,千人英歌舞展演,震撼全城;在海外,英歌舞出现在英国伦敦街头,吸引70多万人现场围观;在网上,一条条英歌舞的短视频圈粉无数。英歌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百多年发展史,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古老的英歌舞正焕发时代活力,几乎每个英歌队,都在阵容和招式上有着不同的创新,推动着英歌舞从“网红”走向“长红”,走向世界,成为展示民族自信的文化窗口和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文化纽带。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英歌舞火爆“出圈”的原因。

  • 2、【观看奥运赛事】小深和家人晚上守在电视机旁感受奥运盛宴,观看了一场又一场激动人心的奥运赛事,小深记录了家人眼中巴黎奥运会的闪光瞬间。

    爸爸:智能裁判系统、云上直播、全流程全场景的AI技术应用……“中国科技”带着前沿、尖端的酷炫赋能奥运。

    妈妈:中国艺术体操队以汉唐国风为主题,用彩带模拟古筝、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配乐,令人耳目一新……中国文化点亮奥运。

    小深:中国精神闪耀奥运。郑钦文说“看到台上的国旗,有股精神支撑着我。”

    哥哥:中国青年担任奥运志愿者,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大家走出国门,中法交流再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分析小深一家人眼中闪光的奥运瞬间有何背后原因。

  • 3、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深圳市某校九年级(1)班以“探寻深圳基层治理”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以下任务。

    龙岗区

    宝安区

    大鹏新区

    创建“社区名书记工作室”,通过线上转发、线下派发印有社区书记微信二维码的名片,让居民有事可以直接找书记,书记带领大家共同商量解决。

    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开展“社区星探”基层治理青锋营,来自不同街道的青春网格员和不同高校的返乡大学生跨界组合参与学习。

    大鹏新区下沙社区利用“网红”达人影响力,如社区安全办开设的“老莫话安全”、网格办开讲的“雯雯小课堂”,以社区居民“身边人”的形式加趣味短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开展宣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各区在基层治理上是如何实现提质增效的。

  • 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和支持绿色消费,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请结合材料,说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义。

  • 5、近日,某校组织学生作为“生活体验官”,开展“走遍深圳·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山海连城】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福田,游览全市首个由五个公园贯通的公园群。

    以下是同学们的游览心得:

    在梅林山、银湖山公园我们翻山越岭,领略自然风光;下了山,来到笔架山,有很多儿童友好设施、体育运动设施。莲花山和笔架山之间是一座时尚的商业街区,穿过廊桥就能从森林切换到城市街区,在莲花山公园登高望远,在中心公园与水为伴,沿着“五园”走一遍,能感受自然景观与城市人文交织的景象,不愧是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之举!

    请结合游览心得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山海连城”建设对深圳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

  • 6、材料:广东省某市红色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为保护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该市制定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对资源名录认定、刊录、修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利用民间多样的艺术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创作,赓续红色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分析该市运用法治力量守护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原因。

  • 7、【现代化,温州已走起】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温州以“产业绿、活力蓝、党建红”为助力跑出“加速度”,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产业绿”

    “活力蓝”

    “党建红”

    做强新能源产业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把产业发展变绿,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培养自己的技术型人才。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守好红色根脉,聚焦民生实事,提速推动乡村振兴。

    联系所学知识,从上述助力举措中任选两个做法,分析其意义。

  • 8、2024年 12月4 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以“非遗中国年”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非遗里的年趣】春节历史悠久,包括了众多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年画制作、剪纸、灯彩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舞龙、秧歌、高跷、戏剧、曲艺等众多表演艺术,灯会、花会、写春联等民俗活动都在春节中得以呈现,老百姓在浓浓年趣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延续文化血脉”的角度,分析春节申遗成功有何意义?

  • 9、材料:2024年,经深圳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部门评审活动组委会严格评审,多部门联合发布了 2024年度“新时代深圳好少年”名单及先进事迹,王奕茹、李楚妍等20组学生光荣入选。其中:王奕茹来自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虽视力存在障碍,但她自立自强,是舞台上的“小小歌唱家”,也是老师眼中的“全能型选手”。她加入学校心光合唱队,从不缺席训练,还常与同学们分享歌唱与朗诵的魅力。在各类文艺演出中,都能听到她优美的歌声与动人的朗诵,多次获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

    结合材料,说说开展“新时代深圳好少年”评选活动的意义。

  • 10、材料:深圳人的幸福感在公园里沉淀,公园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被誉为“国际花园城市”和“公园里的城市”,一千多个公园像一颗颗绿色明珠,铺就了深圳市民宜居宜业宜游的最美底色。

    景观一:“C位”宪法墙。公园“C位”(中心位置)设立了一面总长21米,高3.4米的全国最大的宪法墙,墙面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墙前是寓意宪法至上,象征宪法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台。

    景观二:“法治天平”雕塑。公园南门的“法治天平”雕塑,让每位游客强烈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法治犹如天平,一边是公共权力,一边是公民权利,用好“法治”这杆天平,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宪法处于“C位”的原因。分析说明打卡宪法主题公园的意义。

  • 11、材料:2024 年8 月 30日,《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于国务院第 4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5 年1月 1 日起施行。部分条例内容摘录如下。

    摘录1:第三条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促进网络数据开发利用与保障网络数据安全。

    摘录2:第八条 任何个人、组织不得利用网络数据从事非法活动,不得从事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网络数据、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网络数据等非法网络数据处理活动。

    摘录3:第二十一条 网络数据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通过制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方式依法向个人告知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应当集中公开展示、易于访问并置于醒目位置,内容明确具体、清晰易懂。

    摘录4: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 12、【体验生活 亲近社会】

    回顾初中生活,小凡对暑假期间学校组织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印象最深。

    小凡在日记中写道:7月 14日至20日,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们背上铺盖、提着生活用品来到位于攸县罗家坪的学校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下乡“学农”实践活动。炎炎烈日下,我们戴上草帽、挽起裤脚,在田里插秧,在泥塘中捉鱼,在菜地里摘辣椒……我们自己洗衣服、铺床单。一周下来,累是累点,但是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常识。临走前,我们亲自下厨给老乡做了一顿感恩饭,氛围特别温馨。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学校组织开展“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 13、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书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立志、坚守、收获”三种境界。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学习航天人,立我少年志”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立志】2023年9月 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太空寄语全国中小学生,为他们送来独特的“开学礼物”,分别是“上进心、好奇心、初心”。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航天员的“开学礼物”对于我们成长的意义。

  • 14、中国共产党、宪法、民主信息

    材料:2024年1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回应了人民对国家浓浓深情,更是以法治之力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部分法律条文摘录如下。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 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1)、“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什么?
    (2)、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5、中国与世界信息

    2024年 12月4日晚,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拥抱“中国节”】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前进征程上,中国同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各国期盼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联合国秘书长在2024年春节致辞中感谢中国对联合国、多边主义和全球进步的坚定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近 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 1/5的人口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为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体验。

    【中华点亮“中国红”】春节走向世界的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冲上热搜。有网友在新闻热评中写下了以下留言:网友:放眼全球,动荡、战乱等种种问题持续困扰世界。 中华文化秉持“和而不同”,追求“和衷共济”,推崇“美美与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为回答世界之问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愿同世界共同点亮“中国红”,推动中国价值广泛传播。

    (1)、阅读材料,总结“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的原因。
    (2)、为回答世界之问,中国通过哪些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案?
  • 16、文化信息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这一世界盛会,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

    【中国文化点亮奥运】

    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文化元素以多种方式展现了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中国艺术体操队的《凤鸣凌霄》以汉唐国风为主题,队员身着中式云肩队服,用彩带模拟出古筝、琵琶等中华民族乐器的造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将观众带回到辉煌的大唐盛世。中国花样游泳队的队员们将甲骨文、兰花指、武术元素咏春、中国窗花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作设计和服饰搭配中,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与美……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风”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文化自信与创造力的中国。

    【中国精神闪耀奥运】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1)、请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在奥运赛场上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表演之中的原因。
    (2)、请写出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阐述它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
  • 17、(五)概括法治信息、文化信息、民主内容、宪法、党等

    法治信息

    材料:2024年6月 25日至6月28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草案二审稿明确国家加强文物普查和专项调查,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22字工作要求写入法律,提高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加了若干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以法治之力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

    (1)、请你谈谈“以法治之力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背后的深切思量。
    (2)、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这说明了什么?
  • 18、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爱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某校以“青春奋斗·与爱国同行”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爱国有模范】爱国,与模范同行。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向功勋模范人物学习,有同学收集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孙家栋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吃苦就是最基本的准备。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王启民注:黄旭华、孙家栋、王启民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给予他们很多荣誉和奖项。

    看到这些质朴而有力量的话语,你有哪些感悟?

  • 19、材料:2024年11月28日上午,第十一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495件遗物,终于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英雄归来,全城迎候。从机场到陵园,沈阳公安交警摩托车方队全程护送,沿途市民自发肃立,手捧鲜花,眼含热泪,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沈阳街道的户外大屏出现了无数条“只要我们记着,英雄就永远活着”“英雄回家”的字样,字字皆是思念,句句满是敬意!
    (1)、划线部分体现了生命具有什么特质?材料启示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2)、践行(1)中对生命的这种情怀,我们应该怎么做?(一点即可)
  • 20、《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气流的大小、声带的震动。33年来,所教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研究风洞技术50余年。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他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实验。提携后辈,他用智慧和谦逊,点亮了无数新星。

    感动中国人物孟二梅:积极救助滞留旅客,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带领社区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

    上述感动中国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积极的人生态度?(答出一种表现即可)

上一页 221 222 223 224 2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