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由下表可知,这些认识( )
顺治帝
“天下一统,满汉无分别”、“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
康熙帝
“朕统御寰字,一切生民,皆朕赤子,中外并无异视”
雍正帝
“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有助于民族交往与交融 C、继承了历代的文化传统 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
2、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为挽救明王朝统治,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全面革新。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福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台并征收银两,按田亩缴纳。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废弃。这表明一条鞭法(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D、克服了明朝的危机
-
3、李费认为,追求和占有财富的势利之心是人们努力从事生产等经济活动的原动力,破除封建礼教施加的掩饰和扭曲,使人率性而为、自由发展,自然能够准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 )A、推动了儒学向基层渗透 B、冲击了程朱理学主流地位 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D、反映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
4、《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考古发现,宋朝周边的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甚至泰国、印尼、阿拉伯等地区均发现大量宋代钢钱。这表
明,宋朝( )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东西方交流频繁 D、重农政策的转变 -
5、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官更选拔、要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这表明,元朝( )A、在吐蕃各地设置行省管理 B、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 C、对西藏行使了行政管辖权 D、边疆管辖形同于内地
-
6、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至元代,则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制划分给若干个行省,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元代这一做法(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体现了因俗而治政策 D、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区城
-
7、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
时期/地方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唐
32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1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14
63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国家治理的提升 C、财政投入的增加 D、经济政策的调整 -
8、澶渊之盟后,宋真宗立即下令将河北沿边有“戎”、“虏”字样的地名,改威虏军曰广信,静戎曰安肃,破虏曰信安,平戎曰保定,宁边曰永定,定远曰永静,定羌曰保德,平虏城曰肃宁。宋真宗这一做法意在( )A、消除民族隔闽 B、解决利益分歧 C、缓和民族矛盾 D、扭转战争局势
-
9、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B、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D、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
10、下图是出土于西安西郊唐墓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平台上的男乐伎俑,身穿圆领窄袖长衣,手持琵琶等乐器奏乐,中间一女乐伎俑,梳乌蛮髻,做歌舞状。与下图可以相互印证的唐代诗歌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 C、“女为胡服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D、“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11、大运河开通后,唐朝文士杨齐哲描述洛阳:“神都准海漕运,日夕流街。地当六合之中,人悦四方之会”。这说明洛阳( )A、政治清明 B、交通便利 C、农业发达 D、文化昌盛
-
12、他下令实行大索貌阅,编订户籍,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增加税收,改善经济,改变魏晋以来长期隐瞒户籍的积弊。这个“他”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隋文帝 D、隋炀帝
-
13、海通天下。七(1)班同学围绕“宋元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组】搜集宋代海外贸易情况的材料,开展探究
材料一:
①
宋朝规定,出海贸易的海商必须到政府登记,领取公凭,否则要受到处罚
②
高丽十分欢迎宋朝商人贩运书籍,“每贾客市书至”,其王“则洁服焚香对之“
③
宋朝要求对蕃商依法征税,官员违法,“许蕃商越诉,计脏罪之”
④
旅居泉州的阿拉伯商人兴建了融合阿拉伯和中国风格的建筑群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二组】搜集元代海外贸易情况的材料,开展探究
材料二:
元代各种文献中记录的与其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达200个以上,远达非洲东北部沿海地区。元朝政府为海商提供船只和本金,还制定了《市舶则法》,以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元代在继承宋代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三处市舶司的基础上,增设庆元(今宁波)、漱浦(今浙江海盐)等地的市舶机构。元代贸易规模远超前代,市舶税银每年达“数十方锭”。
——摘编自石云涛《元代丝绸之路及其贸易往来》
【弟三组】围绕“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搜集素材,多角度开展研究
材料三:
研究角度
素材
角度一:航海技术先进
宋代海船采用水密隔舱、多层般板、龙骨结构等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造船技术。
——病编自黄沌艳召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角度二:海陆交通发达
角度三:政府支持
宋元时期,海洋文明逐步成熟,封建王朝不仅更和极地欢迎外商来华,而且允许本国人出海,建立了海外贸易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海洋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统治者以财政眼光看待海洋发展,肯定了“市舶之利,颇助国用”。海洋信仰走向官民融合,妈祖信仰成为跨海域的海洋专神,获得朝廷赐封。
——摘编自黄纯艳《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
角度四:经济繁荣
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被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请回答: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A,宋代重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B.贸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海外贸易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14、千年弦歌:书院·贡院·国子监的时空探秘。某历史研习社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解码古代教育三重门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历史现场,感受古代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项目任务】同学们整理了嵩阳书院、北京国子监和江南贡院的部分材料,进行布展。
材料:
材料一:嵩阳书院
材料二:北京国子监
材料三:江南贡院
历史遗迹
相关信息
书院是我国古代—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
古代的最高学府与教育管理机构。汉代设太学,晋武帝始设国子学,隋文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宋代国子监一度与太学合一,明清时期国子监既是最高学府,也是科举“会试”前的集训地
唐代科举考试尚无
固定场所,州县考试多借
用佛寺、官署。宋代确立
三级考试制度,贡院成为
专门化考场。明清时期乡
试在贡院举行
江南贡院位于今南
京市秦淮区,始建于南宋
乾道四年(1168年),至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止。初为州县考试场所,
明清时期扩建为中国古
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
贡院鼎盛时期占地近30
万平方米,号舍(考生考
场)达20644间,仅明清
两代就产生了800余名状
元中的58/名,占总数的
73%,被誉为“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的活化石”。
——摘编自刘海峰
《江南贡院的命运》
器言物语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五代时期,私学兴起,嵩阳书院从此时开始讲学,北宋时期程灏、程颐在书院讲学十余载.他们主要讲述《论语》《孟子》等腐家经典。从五代至清代末年,书院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
——摘编自薛体伟《嵩阳书院:既往圣开来的千年书院》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围绕各自的主体建筑分布。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兼有律令、书法等课程。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曾起到积极的用。
——摘编自《走进北京国子监:跨越七百余年,共赴文脉之约》
唐代科举考试尚无固定场所,州县考试多借用佛寺、官署。宋代确立三级考试制度,贡院成为专门化考场。明清时期乡试在贡院举行
江南贡院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止。初为州县考试场所,明清时期扩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
贡院鼎盛时期占地近30万平方米,号舍(考生考场)达20644间,仅明清两代就产生了800余名状元中的58/名,占总数的73%,被誉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活化石”。
——摘编自刘海峰《江南贡院的命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对比嵩阳书院和北京国子监的异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贡院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书院、贡院和国子监的历史价值。 -
1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商业市镇,如盛泽镇“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徽商、晋商等商帮在全国范围进行商业活动。这表明明清(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商帮地域特色明显 C、区域间的联系加强 D、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
16、图示法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所学“清朝加强边疆治理”的知识判断,图中▲处应填入的是( )A、抗击荷兰殖民者 B、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C、设置乌里雅苏台 D、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
17、明朝宋应星注意利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功效的具体差别。这体现了他( )A、重视实践总结 B、融汇东西精华 C、具有忧患意识 D、注重艰苦奋斗
-
18、明朝中期倭寇进犯不断,以戚继光、湖南土司彭翼南、广西壮族瓦氏夫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将领率兵抗倭,为抗倭斗争立下汗马功劳。这反映了( )A、民族凝聚力的加强 B、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
19、元朝初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这种银本位的纸币比宋金时代的纸币更加完备化。这两种纸币的发行反映了此时期的元朝( )A、疆域辽阔 B、开放包容 C、交通发达 D、商业繁荣
-
20、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在开封相国寺大殿后的资胜门前,摆放的全是书籍、绘画、词曲、乐谱之类的物品。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书法艺术的提高 B、印刷术的进步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天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