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右图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完全消除了贫富差距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 2、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
  • 3、“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一规定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 4、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标志这种局面在欧洲基本形成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D、杜鲁门主义出台
  • 5、有人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开颅洗脑”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我疗伤”方案

    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工业,建成北洋舰队等新式海军。

    ②开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

    ③成立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

    根据“自我疗伤”方案,依次指出各项举措的目的。
    “温药治疗”方案

    我们……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诉、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说说该方案中“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
    “开颅洗脑”方案
    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
    分别指出“美国之火”“俄国之火”的精髓,并结合史实阐述这两把火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综合上述方案,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里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做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高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仅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 7、“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8、 右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9、右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0、右侧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 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在台湾建立行省 C、三国干涉“还辽” D、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11、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 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13、变式: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14、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右侧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皇权的高度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 15、红色经典歌曲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号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某班以“抗战歌曲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为学习素材。(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嘿!

    ————摘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示例】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旋律:低沉、悲愤。

    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因此,用低沉的旋律表达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心情;同时,用悲愤的旋律表达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

    材料二

    《英雄赞歌》歌词(节选)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摘编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1)、老师请同学们为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谱曲,小历同学采用低沉、舒缓的旋律,小史同学采用铿锵有力的旋律。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请仿照示例,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
    (2)、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写出序号即可),并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 16、小日记折射大时代。品读日记,回答问题。

    (1)、日记一中的“宪章”是指什么?司马文森参加的会议对我国的制度建设有何重大贡献?
    (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记二中作者“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杆”的理解。
    (3)、阅读日记三,简述万慧芬参与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意义。
    (4)、综合三则日记,请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17、如图是1950年张仃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漫画《纸老虎》。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有(   )

    ①“暴风雨”是在冷战背景下爆发的 ②“纸老虎”是指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③作者意在鼓舞军民援朝的必胜斗志 ④“暴风雨”体现出北约、华约的对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有学者指出:“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中国以弱抗强,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9、右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 B、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C、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 20、以下能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战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战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