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楼梦》背景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其中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形象。该书折射了(   )
    A、君主专制的崩溃 B、封建社会的衰落 C、科举制度的结束 D、民族关系的紧张
  • 2、清政府规定出海贸易的商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带铁斧一把,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个人信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此规定(   )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B、有利于建立户籍管理 C、体现了思想文化的专制 D、有效防御了外敌入侵
  • 3、军机处地处内廷,人员精干,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外人不得窥视其活动及文件。据此可知军机处(   )
    A、工作强度高 B、决策权力大 C、保密性极强 D、运营经费少
  • 4、1683年,清朝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300多艘战船,2万多名士兵直逼澎湖,经过海上激战,全所郑氏水师,平定台湾。清朝此举有利于(   )
    A、巩固东南海防 B、拓展西南疆土 C、稳定西北塞防 D、固守东北边疆
  • 5、成书于明末,对农具、农业技术、土壤、水利、施肥、选种、果木嫁接等有详尽的记录,特别对于番薯和棉花的种植经营方法,作了重点的介绍,并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内容。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6、题图是乾隆年间,云南布政使司发给沙立目(一家)的开荒执照。由此可见,清朝前期地方政府(   )

    A、肆意侵占民田 B、土地兼并严重 C、粮食赋税沉重 D、鼓励开垦荒地
  • 7、戚继光针对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等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攻防两便,屡战屡捷。该阵法有利于(   )
    A、防范蒙古骑兵 B、击退倭寇侵犯 C、抵御沙俄入侵 D、平定西北叛乱
  • 8、明太祖时“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由此可见,明初(   )
    A、开辟丝绸之路 B、热衷海外贸易 C、放松国家海防 D、积极对外交往
  • 9、明朝大臣当触怒了皇帝或有过失时,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廷杖”的处罚。据统计,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十几人被打死。“廷杖”的出现反映明朝(   )
    A、君臣关系的恶化 B、官员素质的下降 C、强化皇权的需要 D、特务权威的提高
  • 10、“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材料所述物品(   )
    A、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B、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C、提高了国防建设的实力 D、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
  • 11、元朝时,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志士,用他们的知识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篇章,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属于此类艺术代表作的是(   )
    A、《离骚》 B、《石壕吏》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窦娥冤》
  • 12、中国的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题表文学作品共同反映的是(   )

    内容

    出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

    《示儿》

    A、南宋的文人追求功名 B、渴望收复中原的崇高志向 C、和平成为诗词的主题 D、士人消极避世的价值观念
  • 13、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度(   )
    A、挑战君主权威 B、削弱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分化宰相事权
  • 14、表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域。该表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类别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苏州、湖州等

    经济作物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商贸

    杭州

    货币

    四川

    海外商贸

    广州、泉州

    A、经济重心南移 B、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 C、南方战乱频繁 D、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
  • 15、《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此材料反映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闭关锁国的危害
  • 16、和约既是双方战略形势演变的必然发展,又是双方战役态势呈现对峙局面的必然结果。尽管双方都有得失,但总的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官渡之战 C、唐蕃会盟 D、澶渊之盟
  • 17、宋太宗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将禁军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使大权旁落,并选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官职,并主持军务。材料反映宋朝实行(   )
    A、重文轻武政策 B、文化专制 C、科举取士制度 D、对外开放
  • 18、有学者认为,唐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历史时期,中国各民族又进入了一个大迁徙、大交融的历史时期。此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盛世时代 C、民族交融与社会变化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19、历史上曾有人发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口号,皇帝像走马灯一样地换。这种混乱局面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五代十国
  • 20、观察题图,导致755年以后人口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外戚宦官专权 C、安史之乱 D、军阀割据纷争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