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B、都享有独立行政权 C、都实行相同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 2、2025年1月7日,一场6.8级地震突袭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总体顺利。这再次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改革开放国策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3、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的青蒿素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4、据2024年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下面表格中内容体现出的新发展理念是(   )

    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宣传语

    “未来再现,能量先行”

    “科技大厂,生态造车”

    “度电十公里,安心行天下”

    A、协调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 5、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 D、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6、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
    A、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C、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
  • 7、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 8、1954年,河南安阳的一位村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包干到户
  • 9、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10、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全境获得解放 B、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
  • 1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朝代(部分)更替示意图,填写图中B、C所代表的两个朝代名称。

    (2)、下列史实发生在东汉的是:;发生在明朝的是:。(填写序号)

    ①设置驻藏大臣;②开辟丝绸之路;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⑤郑和下西洋;⑥贞观之治;⑦光武中兴;⑧八股取士。

    (3)、材料二

                图1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简要介绍。

    (4)、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的思维导图,指出这场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实现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8 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科学技术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请回答:

    (1)、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材料一提到了三大发明,还有一大发明是什么?北宋哪一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材料二中提到的工业革命是最先在哪一个国家开始的?它把人类带人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三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自身,谈.谈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怎么做。
  • 14、大唐帝国,以其恢宏的气度和开放的胸怀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一页。在其辉煌的背后,闪耀着几代君主治理国家的卓越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她的统治对唐朝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依据所给材料,写出3点图中两位人物在治国措施上相同之处? 
  • 15、下面是初一同学按照学习主题完成的手绘作业,作业主题应该是唐朝(  )

    A、民族交融加强 B、中外交流活跃 C、军事实力强大 D、生活多彩丰富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先进典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旨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材料一

    时期

    人物类型

    先进典型人物

    精神品质

    1921年一1949年

    英雄楷模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刘志丹等。抗日战争时期:张思德、白求恩等。

    解放战争时期:刘胡兰、董存瑞、江姐等。

    舍生忘死

    1949 年一1978年

    英雄楷模劳动模范

    抗美援朝时期: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陈景润等。

    公而忘私

    1978年——2012年

    改革闯将

    改革开放后:孔繁森、蒋筑英、徐洪刚、史来贺、罗健夫、杨善洲、任长霞、牛玉儒、张海迪、郭明义、杨利伟等。

    创新进取

    2012年至今

    时代先锋

    进入新时代后: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国家勋章包括共和国勋章和友谊勋章,2019年获颁共和国勋章的模范人物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2020年获颁共和国勋章的模范人物是钟南山。

    勇敢担当

    ——摘编自刘洋、张盼《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通知明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均可被提名,符合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

    ——摘自学习强国平台 新华社北京2024年3月13日电

    示例:屠呦呦“共和国勋章”颁奖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选树先进典型人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可知,今年国家还将进行共和国勋章的评选。如果评选对象的时段设定为整个中国现代史,请从表1中选择一位你认为还可以获此殊荣的人物,并参照示例为其写一段颁奖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先进典型人物”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示意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举办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我国在“开拓”“突破”和“腾飞”等不同阶段取得的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并归纳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
    (3)、综合上述材料,请根据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八年级同学以“寻找老物件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方寸照片,观察服饰变迁】

    材料一 我国20世纪50——80年代服饰

    50年代————布拉吉连衣裙多用苏联大花布制作

    70年代————中山装色彩单调,样式单一

    80年代————西装色彩鲜艳,款式多样

    任务二  【巧借文物,述说时代印记】

    材料二 我国20世纪50年代部分文物

    图一:1951年南海县农民协会土改工队队员胸章

    图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图案为苏联拖拉机)

    任务三  【权威报刊,寻找致富秘诀】

    材料三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广东南海县新闻

    图一: 1980年 6月17日,《南海县委朝思暮》想让农民尽快富起来》一文。

    图二: 1981 年 8月26日,《南海县生产上得快,社员生活富起来》

    (1)、请你回答第1组同学设置的问题:根据材料一,简述建国以来服饰的发展变化。
    (2)、第2组同学准备介绍材料二中的文物,请任选一个,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并对它进行评价。
    (3)、第3组同学整理报刊后得出一个结论:“南海县80年代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9、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 20、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多次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内容摘录,可知,中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应(   )

    时间

    内容摘录

    1950年2月28日

    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1958年10月25日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019年1月2日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A、取决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B、立足于清除殖民主义影响 C、着眼于中美关系的不断调整 D、有赖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