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图A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实施分封制的依据?材料一表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摘自人教版七上教材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完成统一的条件。写出图A中秦朝长城的起止点。秦的统一有何意义。

    材料三:

    (秦朝)建立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制度。

    ——摘编自马克毒《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名称是什么?依据图示概括这一官僚制度由哪些具体制度构成。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结合所答,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A王朝是________(人物)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定都于________(地名);图B王朝于________年建立,定都于________(地名)。

    材料二: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李惺在魏国推行变法……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在当时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七年级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位人物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怎样的繁荣局面。

    (4)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动荡与变革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根本原因。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社会变革的认识。

  • 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行政机构中起到监察作用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 4、如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该青铜器主要用于(     )

    A、祭祀 B、战争 C、饮食 D、占卜
  • 5、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①统一文字②严刑峻法③焚书坑儒④修建长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秦朝推行这一制度目的(     )
    A、强化经济管理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抵御匈奴侵扰
  • 7、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商鞅变法。这里的公元前356年处于(     )
    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前3世纪中期 C、公元前4世纪初期 D、公元前4世纪中期
  • 8、下列属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残害生命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A、以民为本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 10、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长城
  • 1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建立三公九卿制②确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秦都雍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阳,体现了(     )
    A、王室衰微 B、郡县制确立 C、民族交融 D、私田出现
  • 13、春秋时期,为了消除边患,晋国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和睦相处。这促进了(     )
    A、春秋争霸 B、民族交融 C、分封制瓦解 D、郡县制出现
  • 14、如下图是春秋晚期酒器青铜牺尊,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牛鼻上穿有一环。它可以用来佐证(     )

    ①华夏认同观念加强②青铜制造技术高超

    ③牛耕技术用于农业④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中的这句话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 1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

    ①夏→商②西周→东周③战国→春秋④商→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7、私有制、阶级出现和国家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学完中华文明起源一课后,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对①、②、③三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私有制、②阶级出现、③国家产生 B、①阶级出现、②私有制、③国家产生 C、①国家产生、②私有制、③阶级出现 D、①私有制、②国家产生、③阶级出现
  • 18、《史记》记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距2024年有(     )
    A、3069年 B、3070年 C、3071年 D、3072年
  • 19、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学、历史学为基础,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历史。下列考古证实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A、陶寺古城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半坡遗址
  • 20、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尧 B、黄帝   尧 C、炎帝   黄帝 D、舜       禹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