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以诗明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

    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解除倭患

    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李自成起义 D、郑成功反清
  • 2、某项措施的主要特点: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考生对题目的解释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需要模仿规定的格式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这项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设置太学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 3、朱元璋手定三十一项关于地方主官的《到任须知》,一方面帮助地方官员治理基层社会,另一方面让耆宿(年老资深德高望重的人)、里老来监督地方官,互为牵制。朱元璋手定《到任须知》的根本目的是(   )。
    A、规定官员权力大小 B、强化社会治理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政府机构
  • 4、《中国通史》载:中统元年(1260)八思巴被忽必烈尊为国师,获赐玉印⋯⋯至元元年(1264)又领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及吐蕃地区军政事务。据此可知,元朝有效管辖的地区指(   )

    A、西藏 B、西域 C、岭北 D、琉球
  • 5、据考古发现,在包头燕家梁遗址等地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所用青花颜料为西方产品;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钦察汗国境内的考古发掘发现新、老萨莱城有大量中国商品。这些发现有助于证明元朝(   )。
    A、海外贸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B、重视外来科学技术与文化 C、存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统治范围扩展到欧洲一带
  • 6、“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弥补这个缺陷,元代实行了(   )。
    A、行省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度
  • 7、契丹人的特制乳制品“乳酪”传入都城汴京后,深受广大汉族市民喜欢。《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东京城内出现了“乳酪张家”等名店,朝廷甚至设立了乳酪院,专门制作乳制品。宋高宗定都临安,乳制品又传到了江南。这反映了(   )。
    A、宋辽政治联系得到强化 B、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 C、饮食文化受到官方控制 D、饮食文化的相互借鉴
  • 8、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复种技术(   )。
    A、引进了优良品种 B、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 C、扩大了垦田面积 D、使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 9、引起如图所示内容的变化的因素是(   )。

    A、黄河流域人口总数增加 B、土地兼并严重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 10、右图所示为政权并立的示意简图。偏安江南的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多有和战。据此判断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宋夏发生澶州之战 B、宋金分界线是长江 C、宋向金朝皇帝称臣 D、辽宋对峙局面形成
  • 11、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他改革科举,废止公荐,推行复试、殿试,又提高进士授官品级,还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表明,宋代(   )。
    A、与民休息 B、推崇武将 C、停废科举 D、注重文治
  • 12、下表为《全唐诗》的部分摘录内容。据此可知(   )。

    诗人

    诗句

    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杜甫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白居易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A、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B、农业生产为唐诗提供素材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唐诗繁荣依赖于农业发展
  • 13、某同学收集大唐文化发展资料时,发现日本正仓院有一组画作“鸟毛立女屏风”,其中仕女的服饰、构图与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这体现了(   )。
    A、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B、中日文化的交流 C、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D、日本文化的优越性
  • 1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一系列艰难探索,并取得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背后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与努力。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序号

    姓名

    主要事迹

    王进喜

    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用“人拉肩扛”、“盆端桶提”,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

    焦裕禄

    1962年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以身作则,带病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邓小平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看到经济特区各项改革举措成效明显,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蓬勃兴旺的景象。

    邓稼先

    在邓稼先等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于 1964 年成功爆炸了第 1 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他个人则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直到1986年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杨利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指出材料中属于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期间不同战线上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
    (2)、分析表格中的历史人物,从以下三个角度或自定观察角度,任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观察角度:(Ⅰ)社会进步(Ⅱ)科技发展(Ⅲ)精神品质
  • 15、语言的变迁折射着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社会这一根本性变革,汉语中表示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一些旧词语趋于隐退、消亡,如“党国、参议会、租界、巡捕……”等等;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词语开始大量产生和运用,如“政协、人大、国务院、党委……”等等。

    ——摘编自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

    材料二

    阶段一 (1949-1965)

    阶段二 (1966-1976)

    阶段三 (1977-1990)

    词汇类别

    词条数

    百分比

    词条数

    百分比

    词条数

    百分比

    政治类

    1188

    36.4%

    573

    70.6%

    648

    15.3%

    经济类

    721

    22.1%

    46

    5.6%

    1128

    26.7%

    文教卫生类

    554

    17.0%

    80

    9.9%

    1002

    23.7%

    ——摘编自 《新语词大辞典》

    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语词汇发生的变化,说出与“这一根本性变革”相关的史事。
    (2)、在材料二中任选一类词汇,指出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7 年以后该类词语出现明显变化的原因。
    (3)、除上述您已指出的影响词汇变化的因素外,再列举出一个可能影响词汇变化的因素。
  • 16、近年来,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及周边交通线的开通,中山从“湾区几何中心”跃升为“枢纽城市”。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 B、文化事业发展 C、区域协调发展 D、全方位的外交
  • 17、下表是我国在不同时期的体育观念或口号,这反映了(   )

    时间

    体育观念或口号

    1952年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83年

    提高水平,为国争光

    2007年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A、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B、国防建设的要求 C、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D、时代发展的需要
  • 18、近几年,我国科技企业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文心一言”“豆包”“深度求索 (DeepSeek)”这主要体现了当前我国(   )
    A、优化产业结构 B、升级传统产业 C、推动科技创新 D、刺激消费需求
  • 19、“猴年八评”指的是1992年2月到3月期间,《深圳特区报》连续发表的八篇文章。题目有《要敢闯》、《两只手都要硬》、《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猴年八评”的背景是(   )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 C、“南方谈话”的发表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 20、20世纪50年代,美国禁止本国公民前往中国旅行;1972年,美国宣布允许携带价值100美元的中国制物品入境。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 B、改革开放政策推动 C、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