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由此可见,京剧形成的特点是(    )
    A、因循守旧 B、迎合权贵 C、雅俗共赏 D、兼收并蓄
  • 2、 康熙在《过金陵论谈》中叙述到:“万历(明神宗年号)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据此判断,他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宦官专权扰乱 C、朝廷征收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北京被占
  • 3、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开辟市场 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交往 D、宣扬国威
  • 4、 戚继光练兵“用破格之号令,施极重之赏罚,严如霜雪,以立威信”。此举(    )
    A、造成军队内部矛盾重重 B、造就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C、使军队对后金英勇作战 D、成功驱逐沙俄侵略势力
  • 5、 经济地图反映了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从下图所示《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商贸活动频繁导致出现了商帮 B、景德镇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瓷都 C、棉纺织业开始从南方推向北方 D、东南沿海兴起众多工商业城市
  • 6、 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下列在同学们编写的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课本剧中,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情境描述是(    )
    A、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B、在茶馆听人讲《水浒传》的故事 C、在饭馆里品尝新鲜的玉米 D、在瓦子的勾栏里观看《窦娥冤》
  • 7、 元朝时,设长官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则会同掌管军务的机构议处。该机构的设置(    )
    A、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B、使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C、提高了君主的专制权威 D、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 8、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宋史·岳飞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金朝将领)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岳)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

    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兵攻金,收复颖昌。

    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战于郾城,败之。

    绍兴十年九月:秦桧主罢兵,召岳飞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飞大理寺,赐死。

    A、宋高宗召见岳飞 B、大理寺赐死岳飞 C、岳家军一鼓作气收复了颖昌和朱仙镇 D、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秦桧主张罢兵
  • 9、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缓解了财政困境 B、触及了权贵利益 C、改善了百姓处境 D、实现了富国强兵
  • 10、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旧唐书》说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时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自己在死后留下无字碑,任人评说。史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执政时期任用酷吏,独断专权 B、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11、 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下列图片,若为其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隋唐·含嘉仓示意图    唐·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唐·雨中耕作图  唐·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A、早期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2、梁启超认为:“自此法(科举考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这表明科举制(    )
    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B、促进了民间教育发展 C、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禁锢了学术思想发展
  • 13、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下面哪一选项的内容与上述材料评述的工程相同(    )
    A、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C、始皇凿长渠,南北相勾连。地势随人造,天工任自然 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 年 11 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978 年 12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 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 年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1984 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5 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8 年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1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5、制度与政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图注: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是谁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 
  • 16、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英雄谱”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了解战斗英雄事迹】

    材料一  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图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体会建设英模精神】

    材料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雷锋就是典型代表。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铭记科学功勋贡献】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靠的是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又靠他们带出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

    ——摘编自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图注: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图中河流的目的是什么?列举一位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人物。
    (2)、材料二两幅图中人物分别有什么荣誉称号?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图中科学家的主要科研成果是什么?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变化表(部分)

    时间

    变化

    1949年

    人民解放军的武器可以说是“万国牌”,很多武器还是从战场

    上缴获的外国的破旧武器

    1951年

    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苏联武器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飞机

    1970年

    我国自主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2011年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

    2017年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2024年

    我国第六代战机首飞成功

    材料四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不利的国际形势”主要指什么? A原则的提出有何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分析国防建设与国家外交的关系如何? 
  • 18、下面表格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A、海峡两岸的交往 B、新时代强军之路 C、航天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
  • 19、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两条腿一个圈”的大外交。其中“两条腿”包括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则指的是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三者互相交接、相辅相成。这反映的是(   )
    A、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C、中国全方位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热门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
    A、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愿 C、推动西部大开发共同发展 D、促进台湾旅游业欣欣向荣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