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A、确保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实现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
2、下表是1999一2018年中国宪法修正案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或修改内容的部分摘要。这反映出我国( )
年份
内容变化
1999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18年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A、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持续发展 B、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C、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D、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
3、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题图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是(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
4、题图是1978-1992年间我国以“股份制”为关键词发表的论文数量(单位:篇)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反映出这一时期( )A、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各城市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
5、据统计,1983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持续5-6年的高增长。其中,连续4年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居民。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开 C、经济特区的建设 D、城市改革的开展
-
6、1978年5月,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年有210所高校招生,共招收研究生10708人。此次考试在当时( )A、推动了高考恢复 B、培养了建设人才 C、开启了留学热潮 D、完善了教育体系
-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多次强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焦裕禄
-
8、从1964年开始,我国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说明我国(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工业化建设领先世界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
9、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后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央领导人组织和领导调查组在浙江、湖南、广东等地调查工农业生产情况。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为推动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B、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 C、为抗美援朝战争筹备物资 D、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超英赶美”
-
10、李众胜堂药业是佛山中成药业的老字号,1956年,由李众胜堂药业等8家制药厂组建成“公私合营李众胜联合制药厂”。这一变化体现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潮流 B、重视中药的发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D、改革开放的成果
-
11、题8图为1952年到1956年参加农业合作社的户数及户数占总农户的百分比的统计图。据此可推知,当时( )A、土地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快速推进 C、农业集体化运动顺利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
12、《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体现了(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效
-
13、数据统计是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 )
水利农业
文教卫生
交通运输
其他
工业
部门
占比
58%
7.6%
7.4%
19.2%
7.8%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C、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所侧重 D、各行各业成就显著 -
14、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主题是( )
主题:____
第一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三节农民翻身做主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新中国成立和巩固 -
15、题4图是中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画于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领到土地证》。画上文字为“人人有田种,生产把家兴。”此画作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
-
16、1951年,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汉口举行两场义演,将得款1亿元(旧币)全部捐献,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这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 )A、捍卫了朝鲜领土主权的完整 B、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嚣张气焰 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枕 D、促进了“一五”计划顺利进行
-
17、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发表讲话,表示:“我们确信,该协议给西藏人民带来了一个光明和幸福的前途。”该协议标志着( )A、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D、西藏民主改革完成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19、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辉煌,异彩纷呈,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医药、农学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都达到了可喜的水平。宋代的科技文化不仅格外富于创造性,而且异常绚丽多彩。
——摘编自伍丽慈《中国宋朝时期科技文化史研究》
材料二 史料按其呈现方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七年级学生为了解两宋时期的科技发明,找到了如下两则史料。
史料一:宋代持罗盤的立人陶俑
史料二:宋《萍洲可谈》
“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明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科技著作对金属冶炼技术有详细记载,书中提到“凡铁分生、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并配以插图(如下图所示)直观展示生铁、熟铁转化为钢的工艺流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和作者,并从内容和地位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
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雄人物】
西汉
北宋
明朝
清朝
霍去病
岳飞
戚继光
郑成功
材料二:【历史见证】
材料三:【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1)、英雄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请你任选1位历史人物(不得用示例人物),写出人物简介。示例:霍去病是西汉杰出军事将领。漠北战役中,汉武帝派他和卫青出击匈奴,他大获全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可惜他英年早逝,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