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2)、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上图中①处设置的官职名称是什么?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3)、为了加强对地方上的管理,秦朝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什么制度?(4)、上图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哪位国君任用他进行了变法?(2)、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要想获得爵位或土地,你应该怎么做?(3)、哪些改革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能抄袭材料)? -
3、先看图,后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族联盟首领。
(2)“我”来教你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的技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的技术。
(3)请你帮“我”找家。
①“我”是一位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家的房屋是(填写房屋名称。
②“我”是一位半坡居民,“我”家的房屋是(填写房屋名称)。
(4)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4、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
5、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将下列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磨制石器 ②青铜农具 ③打制石器 ④铁制农具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
6、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如今的疫情,就是特殊的课堂。我们可以从我国数千年来的抗击疫病历史中汲取对如今防控疫情的启示。假如商代有“瘟疫”,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可能出现在( )A、竹简或木牍上 B、丝帛或麻布上 C、龟甲或兽骨上 D、宣纸上
-
7、学习了“百家争鸣”的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③社会学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与“天府” 的形成有直接关联的是( )A、灵渠的开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 D、秦的统一
-
9、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夏朝的建立 B、半坡遗址居民 C、盘庚迁都 D、禹建都阳城
-
10、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这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的特征是( )A、隔绝孤立 B、多元一体 C、各具特色 D、和谐共生
-
1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
12、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A、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 B、书籍:《中国通史》《易中天中华史》 C、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D、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
-
13、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还会缝制衣服。“他们”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
14、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这表明北京人( )A、已经学会用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能够直立行走 D、具有爱美意识
-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的大分裂、大战乱时期,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时期。阅读下列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官渡之战胜利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三年,张骞带领100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4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
出于对匈奴不断袭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的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摘编自《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材料分析,张骞遇到的困难?(2)、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这一“空前的探险”有什么重大作用?(3)、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意义?(4)、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起点?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统一全国,建立了西汉。公元25年,光武帝建立东汉。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东汉灭亡。以下是四位杰出的汉朝皇帝,联系所学知识,梳理汉朝的时代特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2)、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了什么治世局面?这与他们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3)、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开创大一统的盛世局面。汉武帝听取主父偃、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4)、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开创的治世局面,史称什么?综合分析,西汉和东汉两个治世局面的出现,有何启示? -
18、汉赋深受“楚辞”和诸子散文影响,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的影响 B、文学创作受中外交流的影响 C、文学创作的社会条件是国家统一 D、文学创作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我国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鲜卑族 B、前秦—氐族 C、北魏—匈奴族 D、西汉一汉族
-
20、东汉曾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A、皇帝年幼即位 B、黄巾军大起义 C、宦官外戚专权 D、地方侯国权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