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每年的3月,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都要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在于(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中华民族实现大统一 C、为工业化准备条件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
2、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捍卫新中国安全 C、和平解放西藏 D、恢复国民经济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资本家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1)、材料一中的三项发明分别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其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 -
4、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最后决战并最终取胜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
——节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图三美国入侵日本
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渝吉《脱亚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办法。(2)、材料二中图一漫画揭示出当时美国南北之间的矛盾焦点是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文件的颁布所产生的作用。(3)、根据图三判断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据材料三反映的事件,请举出其为“废旧制,立新政”所采取的任意一项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实施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上所述,请给以上历史事件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孪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测源》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摘自《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一中“两者”指哪两股势力,“崭新的制度”指什么,并简析“崭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并分析其共同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革命进程中三国所颁布的纲领性文献。 -
6、如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A、殖民争霸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的推进 D、推广大众教育 -
7、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下列各组人物中,在电力发明的理论和应用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是( )A、法拉第 爱迪生 B、诺贝尔 夏尔多内 C、狄塞尔 卡尔·本茨 D、瓦特 斯蒂芬森
-
8、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生产经验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
-
9、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即当时人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下列材料都与日本明治维新有关,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明治政府颁布的《五条誓文》 B、论文《明治维新原因初探》 C、电影《明治天皇传》 D、小说《银魂——明治维新史诗》
-
10、如下结构图中的“外部”和“内部”分别是指( )
A、黑人奴隶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 C、封建统治和英国殖民统治 D、封建统治和黑人奴隶制 -
11、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
12、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示意图。图中“政权尝试”是指( )
A、第一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 D、国际同盟 -
13、《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 )A、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工业革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14、下表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的情况。这说明( )
行业
使用情况
采矿业
能够高效地完成排水任务
棉纺织业
取代水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钢铁业
能够保持熔炉空气恒定,促进生产
A、经济发展推动了技术革新 B、动力革新促使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C、技术革新适应了经济发展 D、机器大生产有利于生产技术革新 -
1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B、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 C、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D、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
16、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詹姆斯二世的过程中,抓住这个转瞬即逝联合起来的机会,共同缔造了一个新旧参半的政体,这就是后来历史上称之为的“革命解决办法”。这个“办法”是( )A、推崇君权神授思想 B、武力推翻封建统治 C、复辟斯图亚特王朝 D、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
17、以下是一部重要文献的部分条款。这部重要文献应为(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A、“明定国是”诏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讨袁檄文》 -
18、“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B、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
19、下图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成为确认甲午海战致远舰的最直观证据,也成为“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转折点。与此舰沉没直接相关的是( )
A、左宝贵——平壤战役 B、徐邦道——辽东战役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聂士成——天津保卫战 -
20、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出现“实业救国”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