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①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火器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 2、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下列叙述与这段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B、在这场运动中欧洲人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 C、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开始横渡太平洋 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的繁荣
  • 3、《全球通史》中描述道: “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
    A、经济根源 B、积极影响 C、直接原因 D、政治因素
  • 4、16世纪法国某位学者曾说:“我热爱生活……我全心地接受它并感谢大自然为我而造就的一切,每个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据此推断该学者为 (     )
    A、宗教神学家 B、人文主义者 C、君权神授论者 D、启蒙思想家
  • 5、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租地农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农场主主要是一些富裕农民 B、租地农场的土地所有权全部归租地农场主 C、租地农场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D、租地农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 6、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僧人,650年东渡到达日本,几年后,他启程返唐。他带回来的正确信息是 (     )
    A、当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时期 B、当时日本正处于奴隶社会 C、当时日本权力集中在天皇手中 D、当时日本大部分土地归私人所有
  • 7、查士丁尼下令将自己执政期间的法令编辑成(     )
    A、《法学汇纂》 B、《新法典》 C、《法理概要》 D、《查士丁尼法典》
  • 8、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
    A、德摸克里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 9、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阿拉伯人改造阿拉伯数字并传到西方 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基础
  • 10、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国王,主持日常政务的是(     )
    A、皇帝 B、元老院 C、执政官 D、元首
  • 11、罗马法中有许多法律原则,例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当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
    A、是古代第一部现存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立法产生深刻影响 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纲领性文件 D、是欧洲文明发祥地
  • 12、就地理环境而言,亚非地区早期文明大都诞生在 (     )
    A、沿海地区 B、大河流域 C、平原地区 D、手工业发达地区
  • 13、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

    宋代

    元代

    政治

    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摘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元朝疆域图(局部)

    民族关系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 14、如图出自冷战时期苏联著名的杂志《鳄鱼》,手风琴上方文字为“”,即“联合国”。据此,漫画反映了(     )

    A、美国与西方国家为谋利而互相倾轧 B、美国通过压榨北约盟国来扩充军备 C、西方国家受到了美国的操控和支配 D、美国通过经济实力驱使北约成员国
  • 15、纽伦堡审判同时承担着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开启战后和平的历史重任,它试图运用法律,使那些掌握着政府大权和人民命运的人较少地动辄进行战争。材料表明纽伦堡审判(       )
    A、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B、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影响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瓦解 D、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 16、1938年9月,三十多位画家历时一个多月,在武昌的黄鹤楼绘制完成了题为《誓死抗战到底》的巨型抗日壁画。其内容包括“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场景和数百人的形象,呈现出中华民族军民合作画面。这幅壁画(       )
    A、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深入人心 B、寄托了对军民团结抗战的美好愿望 C、促成了抗战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D、奠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群众基础
  • 17、胡适说:“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儿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由此可知,胡适称张謇为“英雄”主要是基于他(     )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主张“实业救国” C、加速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 18、李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下表所示多种类型的资料。依据资料包可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资源

    项目主题

    祝频

    《我的1919》《开国大典》

    地图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文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遗址

    井冈山茅坪革命旧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B、国民大革命的苦难历程 C、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D、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
  • 19、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下图中各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段下降的原因是军阀混战,社会动乱 B、②段降到谷底的原因是戊戌变法的失败 C、③段上升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紧密相关 D、近代中国社会各阶段发展违背世界潮流
  • 20、辛亥年的最后一天,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天子脚下的臣民,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登上紫禁城,第一次借用皇帝的视角,眺望这座帝都。“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字标语,已悄然悬挂在天安门上。根据材料描述可知(     )
    A、社会出现了新的气象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制度已完全终结 D、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上一页 918 919 920 921 9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