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跨欧.亚.非三洲 B、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 C、继承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D、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 2、对于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圈来说,大量新知识和已经失传的旧知识经由商业交流渠道传回欧洲,给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研究素材。学者们聚集在一起,当然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导向,而研究这些新学问,就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现实需求。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 3、下图是表现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封臣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西欧国王与属下的关系类似于古代中国的君臣关系 C、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要保护封臣 D、封君与封臣没有严格的等级性
  • 4、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A、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的决议 B、元老院主持日常政务 C、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D、决策权在公民大会
  • 5、公元前45O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该法律颁布的时期是
    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拜占庭帝国时期
  •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不仅蕴藏于经典著作和名胜古迹之中,而且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之中。

    任务一:研学旅行,寻找英雄足迹

    (1)李老师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规划了两条研学线路,请你任选一条线路简述史实并概括体现的共同精神

    线路一:林则徐故居→戚继光纪念馆→台湾赤崁楼

    线路二:李大钊纪念馆→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纪念馆

    任务二“船”,一种极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却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使命。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2)【美术作品绘出历史交流】,概述下列两幅图片中的“船”所产生的不同历史影响。

    〖坚船利炮见证社会转型〗

    材料一   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携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培里率领军舰来到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打开日本国门。1854年,培里舰队再次抵达日本。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德川幕府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3)以上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船”、“舰”的到来给中国和日本带来影响的异同。
  • 7、中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服饰装束方式等也影响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张继文《从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因素。
  • 8、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表),这说明(     )

    时期

    对辛亥革命的判断

    从建党之初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遵循阶级革命逻辑,把辛亥革命判定为一次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

    阶级革命话语淡出,民族复兴意蕴凸显,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被重新挖掘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遵循民族复兴逻辑,把辛亥革命看作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C、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 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于主观
  • 9、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842年《南京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A、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B、列强割占我国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C、允许列强控制中国各战略要地 D、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 10、有才中学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活动中搜集了一些活动素材。依据这些素材,该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     )

    《共产党宣言》译本;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模型);《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本材料。

    A、誓师北伐 B、工人运动 C、建党精神 D、工农武装
  • 11、毛泽东同志评价林则徐说:“我们的民主革命,是革前三张皮(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他把林则徐放在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地位上,理由是(     )
    A、林则徐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购买英国的商品 B、林则徐深刻认识到中国科技方面的不足 C、林则徐率领军民,在黄海奋勇抗击英国侵略者 D、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1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汉政府推行(     )
    A、休养生息政策 B、“推恩令”政策 C、盐铁专卖政策 D、与匈奴和亲政策
  • 13、观察下列图示,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

    (2)结合图示信息,写出五例重大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你的认识。

    (3)史实准确, 语言流畅, 不少于200字。

  •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7世纪,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在这种新的兴趣推动下,古典文化在演说和艺术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在文学、建筑、雕刻和绘画中表现出对中古文化的反对。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思想领域的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中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中古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同时另外一些人向西航行去发现美洲,并使它殖民地化和基督教化。

    ——卡尔顿·海斯《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从世界视角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西班牙人在殖民地……迫使印第安人劳动,用基督教信仰教育印第安人。此外还建立了一种简化制度,即印第安人必须定居在保留地,以提供劳动力。后来,黑人奴隶取代了印第安人。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3)材料三所述的“殖民地”在哪里? 西班牙人在殖民地的统治措施印证了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

    材料四 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4)材料四中“控制者”指的是什么人? “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哪一政治体制? 通过哪一文献使这一政治设计得以实现?

    材料五 18世纪,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5)材料五中的“分权理论”源于18世纪发生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中?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建国者”中的代表人物? 通过颁布什么历史文献确立“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

    材料六 旧制度死亡,万劫不复; 但是人们不可以以为在旧制度的废墟上,不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这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只有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在上帝的帮助下,自由有朝一日终将驱逐僭越者。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言》

    (6)根据材料六指出“大革命的私生子”和“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场革命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保证“大革命的合法女儿”的?

    (7)综合以上材料,从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 15、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马克思、恩格斯 (     )
    A、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C、建立第一国际 D、创立了巴黎公社
  • 16、当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人们主张重读《资本论》。《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 (     )
    A、但丁 B、华盛顿 C、毛泽东 D、马克思
  • 17、1830年,阿克莱特创办了一家棉纱厂,……他将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在一个工厂,工厂实行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这表明 (     )
    A、蒸汽动力已成为工厂机器主要动力 B、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C、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D、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 18、拿破仑在他《给儿子的遗训》中说: “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拿破仑法典》 D、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 19、自由女神像是美国庆祝成立100周年时法国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据此推测自由女神落成时间 (     )
    A、1883年 B、1776年 C、1875年 D、1876年
  • 20、下列最能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过程的是 (     )
    A、共和-独裁-复辟-妥协 B、共和-复辟-独裁-妥协 C、共和-妥协-独裁-复辟 D、共和-复辟-妥协-独裁
上一页 917 918 919 920 9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