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图是某班同学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反映的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
2、小历同学在学习秦的暴政这一篇章时勾画出下列图示,由图可知秦朝( )
A、徭役十分繁重 B、赋税非常沉重 C、妇女人口过多 D、人口结构复杂 -
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式浪漫”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经播出便好评如潮。其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反映了( )A、农作物品种丰富 B、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C、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
4、下图是一则寓言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思想最接近( )
A、儒家;仁者爱者 B、墨家;兼爱非攻 C、道家;福祸相依 D、法家;依法治国 -
5、“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6、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下面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
A、远古的传说 B、原始农耕生活 C、动荡的春秋时期 D、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7、鲁史《春秋》记载,在春秋的242年里,列国间军事行动即达483次,朝聘盟会达450次。“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一般说来,都是大国对小国进行剥削掠夺。”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 )A、王室衰微 B、经济发展 C、春秋争霸 D、生产力发展
-
8、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早期文明的重要阶段,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如果把夏桀、商纣、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进行比较(如下图),上述君主的共同点是( )
夏桀
“以人为骑,强迫百姓做苦役”
商纣
“创立炮格之刑”
周厉王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A、都是末代暴君 B、都对外四处征伐 C、都实行残暴统治 D、都喜欢制定酷刑 -
9、利簋(guǐ,又名“武王征商管”、“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因其内壁铭文记录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与诸侯联军讨伐殷商的相关史实而闻名天下。下列选项对这段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A、周文王领兵在涿鹿与商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B、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 C、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殷,史称西周 -
10、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被称为最初的“中国”。遗址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普通居民区以及大量的文物。由此可以推测这一地区( )
A、使用磨制石器 B、形成最早的文字 C、贫富分化加剧 D、出现了早期国家 -
11、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
A、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B、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C、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地主阶层壮大崛起 -
12、山东焦家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考古发现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如下图),其中不乏精美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A、打制石器工具的特点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产生 -
13、光明中学的25名同学走进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与了“探寻百万年人类史走进北京”系列活动。他们会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看到北京人( )A、头部特征与现代人无异 B、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C、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D、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
14、龙,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不论是汉字“龙”形象的演化,还是不同时期器物上龙图案的嬗变,它始终体现着中华民族瑰丽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以下是我国部分不同地区出土文物中的中国早期龙形象。这说明( )

距今约7600年,查海文化辽宁阜新查海
距今约6000年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
距今约5000年红山文化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
A、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
15、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图中既发现直立人又发现智人化石的地点是( )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蓝田 C、湖北郧阳 D、北京周口店 -
16、2024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考古人在碎片中寻找线索、在地层里窥见历史,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是(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化石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甲午战争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准确。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但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
——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一例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反抗的史实。(2)、材料二认为“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具有两种发展趋势。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发展趋势作为观点,并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
中共一大会址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中一大会址所在城市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共一大会址是梦想起航的地方”的理解。(2)、材料二:1927年9月,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提出放弃攻打长沙,向南转移到反动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山区。10月底,部队顺利到达目的地,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寻找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寻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3)、材料三:


泸定铁索桥 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吃的野菜
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
19、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这种军事侵略是一步步逼近的,直到企图共同瓜分全中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蛮横地宣称,对付清政府的唯一办法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中国简史》
材料二 在北京西北角有一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它规模庞大,气势辉煌,为“万园之园”。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园林已不复存在。人们对它的记忆,主要来源于历史文献。它毁于两个强盗之手,这是历史事实;只是细节、缘由,可能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马勇《百科知识》
材料三 历史上的第一次,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这意味着,这样的事实,即资本的出口(投资)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特点,正在取代货物(实物)出口……中国迎头面对的前景是日益逼近被瓜分……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材料四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材料一中英国“揍”清政府是指什么事件?此次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所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当中?材料中“两个强盗”分别指哪个国家?“两个强盗”所犯下的最大的罪行是什么?(3)、材料三中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与哪一条约有关?这一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体现了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20、胡适认为:“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张謇被誉为“开路先锋”是因为他( )A、提倡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领导维新变法,积极探索救国道路 C、参加新文化运动,打开了思想闸门 D、致力白话文推广,引领了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