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民党敢于发动全面内战,很重要的是依恃美国的支持。毛泽东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然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材料中的“经济亦有办法”具体指(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垦荒运动
  •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A、 B、 C、 D、
  • 3、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故事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自《华阳国志·蜀志》

    故事二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方法。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请回答:

    (1)、故事一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阅读故事二回答,二十四节气有何历史价值?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请你结合所学,以“学习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 4、鉴往知来,汲取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地图上的历史】

    材料二   【图片中的历史】

    图1

    图2

    材料三   【文献里的历史】

    等到文帝即位,亲自修行清静无为的政治,经济上以农为本,鼓励人们去耕织,减免田租和兵赋。而且他的将相都是从前的功臣,少华美而多朴实,以秦国灭亡的政治作为教训,定罪评议一定要宽厚,以议论他人的过失为耻。教化流行天下,揭人隐私的习俗改变了。官吏安于本职,百姓高兴地生产,积累逐年增加,人口逐渐增长。

    ——摘编自《二十四史全译·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从春秋时期到秦朝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2幅图片展现了秦朝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请你从中任选一幅,写出与其相对应的措施及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回答,文帝即位后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从中汲取到哪些治国智慧?
  • 5、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青岛市某中学七年级2班同学们正在筹备“走近春秋战国”主题展览和闯关活动。请你一起参观展区并完成闯关吧!

    展区一   【文物见证历史】

    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也开始普遍用铁了。铁制兵器代替了青铜兵器,而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则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于是华北有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由于采用大规模的灌溉技术和其他水利设施,谷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大量长途运输税粮及其他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生产发展而来的是商业的快速发展及财富的惊人增长。

    ——摘编自《中国:传统与变革》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牺尊

    展区二   【文献书写历史】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

    展区三   【思想照亮历史】

    展会链接

    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从政治与军事、生产力与商业、工艺与艺术、思想与文化等四个方面,构建出春秋战国的时代面貌。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空前繁荣,其中先秦诸子对中国精神影响之大,无论怎么估价都并不过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一直影响到现在,甚至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这是中国的第一次启蒙,可谓“东方既白”。

    ——摘编自李零《东方既白——写给湖南省博物馆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

    请回答:

    (1)、参观展区一,回答出现“农业革命”的原因。并概括“农业革命”的意义。
    (2)、参观展区二,回答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分析该变法的特点。
    (3)、展区三中的经典名句均选自先秦时期的典籍,请将①②③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4)、依据展会链接及所学,谈谈你对湖南省博物馆以“东方既白”命名这一展会的理解。
  • 6、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青岛市某中学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项目式主题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你一起完成任务单吧!

    任务一   【地图中探寻百万年的人类史】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周口店的发现使《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创立的人类发祥地在非洲的理论发生了动摇。同时,周口店猿人洞中石器、骨器以及用火遗迹的发现,又使北京人遗址在人类起源科学研究上的地位达到了划时代的顶峰,这一系列空前并具有突破性历史意义的伟大发现,直接推动了建立人类早期理论的革命。

    ——摘编自岳南《寻找祖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记》

    任务二   【文物中触摸一万年的文化史】

    任务三   【文字中感受五千年的文明史】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1: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2:良渚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城外普通墓地随葬品稀少

    考古发现3:良渚古城有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内城中部人工堆筑的高台上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发现约20万千克碳化稻谷

    考古发现4: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墓葬9座,随葬品有彩陶、玉钺等多达200件,89%的小型墓几乎无随葬品

    请回答:

    (1)、依据任务一及所学,回答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分析“周口店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2)、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论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请仿照示例,尝试对任务二中图2、图3两件文物进行解读。

    示例:图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3)、请选择任务三中的史实分别证明以下两个考古结论。(填写相应序号即可)

    考古结论1: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

    考古结论2: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

    结合所学,回答陶寺古城与良渚古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4)、综合上述任务单内容,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 7、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制作了知识卡片(如下图)。横线处的内容应为(     )

    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属于____________)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 8、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同学们课堂情景剧表演的部分台词。据此判断,该情景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甲: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

    乙:是的,按照法律,我们会被处死!

    甲:与其等死,不如起义,难道王侯将相天生就是高贵的吗?

    A、国人暴动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大泽乡起义
  • 9、以下为秦朝修建的两大工程。秦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修建,主要得益于(     )

    A、商鞅鼓励耕织 B、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文字得到统一 D、度量衡制度实现统一
  • 10、《编年纪》是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之一,书写时间为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主人公“喜”的一生。根据下图所示秦简记录内容,“喜”参加的战争(     )

    A、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B、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 C、使匈奴无力与秦朝对抗 D、推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
  • 11、小刚同学在对某一单元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做了如右图笔记。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A、领先世界的远古文明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12、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图可知,甲骨文(     )

    A、记录了中华文明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使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D、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 13、《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材料旨在说明《黄帝内经》(     )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成书年代久远 D、影响历久弥新
  • 14、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氏的“藩屏”。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入 B、巩固统治 C、严格等级序列 D、控制思想
  • 15、下图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其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文献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B、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C、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 D、有文字的文物才有价值
  • 16、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统治者

    统治状况

    夏桀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

    商纣

    对外连年征战,耗费国力;对内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奢靡无度

    周幽王

    朝政腐败,聚敛民财,骄奢淫逸

    A、外族入侵 B、贵族内部争权夺利 C、人民起义 D、统治阶级奢靡残暴
  • 1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已经学会饲养家畜 B、生活中有稳定的水源 C、已经学会农业种植 D、具有朴素的审美意识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花输入最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来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源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三: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探究:

    (1)、分析材料一所示示意图,导致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2)、分析材料一所包含的最重要历史信息与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根据上述探究,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剧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材料二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世界在发生剧变”的原因是什么?“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有怎样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二“地理大发现”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20、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但凡每一重大历史转折和重大事件出现,人们总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着力汲取智慧和教益。“苏东剧变”虽然使现实主义的发展跌入低谷,但国际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热潮却一浪高过一浪:在伦敦、纽约、巴黎等地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大会”“世界社会主义大会”“国际马克思大会”等,都吸引高达上千人或数千人与会。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在当代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指导思想 C、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D、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上一页 860 861 862 863 8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