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选用了如下配图。该篇文章的标题是(     )

    中世纪印刷工场

    《蒙娜丽莎》

    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文艺复兴之花 C、人文主义的理性之光 D、大航海的时代
  • 2、“16世纪初,伦敦西部纽伯里一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雇用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材料中“约翰·温彻康布”经营的是(     )
    A、小型的手工作坊 B、分散的手工工场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规模较大的工厂
  • 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兴修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灵渠。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服务统一岭南的需要 B、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 C、贯通南北交通的驰道 D、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
  • 4、下表是先秦诸子关于国家安危问题的讨论(部分)。材料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是(     )

    材料

    出处

    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慎子》

    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

    《吕氏春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A、国君 B、民众 C、道义 D、宗庙
  • 5、图中“?”处应填写(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6、“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1863年林肯的演讲意在鼓励人民(     )
    A、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 B、结束内战,维护国家统一 C、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D、发展经济,谋求对外扩张
  • 7、下表是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说明(     )

    时间(年)

    1860

    1865

    1890

    数量(人)

    11600

    381000

    1620000

    A、解放农奴增加了劳动力 B、俄国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C、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D、学习西方实现了富国强兵
  • 8、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秘鲁等的独立运动 B、玻利瓦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C、印度民族大起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彼得一世发出了全力向西方学习的号召
  • 9、

    历史淬炼中破旧立新,方能焕发出时代的璀璨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经典著作《周易》评价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汤武革命”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儒家对它的立场与态度。

    材料二   变法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2)据材料二及所学,分别列举商鞅变法“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建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3)据材料三,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并概括其主要依据。

  • 10、

    数千年前出现的“中国符号”,见证了古代华夏文明的智慧与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星堆出土的玉戈、玉刀、玉璋等玉礼器,都是在夏王朝后期在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然后传播到三星堆地区的。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也来源于商王朝前期,并在当地工匠的发明创造下达到了新的高峰。针对三星堆铜器中含有特殊铅的疑问,王巍也给出了解释:这种特殊铅在殷墟早已发现,并非三星堆独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王巍

    (1)据材料一,概括三星堆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它(书法字体)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比如,甲骨文的形式背后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在小篆的书写中,凝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恢宏气度。

    ——摘编自周睿《书法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

    (2)据材料二及所学,分别指出影响甲骨文、小篆时代风格的重大历史史事。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以其深厚的儒学传统而闻名,成为儒学发展的重要基地。齐国则学术氛围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等多种学派都相当发达。楚国在道学与辞赋方面独具特色,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三晋地区以法家和游说之士著称,秦地则主要接受三晋的学术影响。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出现的局面,并分别列举鲁国儒家、楚地辞赋的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品。
  • 11、都江堰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的修建体现了古代(     )
    A、工程技术相对成熟 B、重视兴修水利 C、水利推动农业发展 D、劳动人民智慧
  • 12、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归纳汉朝和西域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多南渡”主要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孝文帝推进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并举一例汉化政策。
  • 1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每一位统治者和执政者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指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中所描述的是西汉初哪一统治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 1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图1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图2

    材料二   法国文学院、道德和政治科学院院士格扎维埃·瓦尔特对孔子评价:《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教师用书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谦帛者谓之为纸。谦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编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呈现的文字叫什么?图2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指的是孔子的哪一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材料中“蔡侯纸”有何显著特点?综合上述材料,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当代青少年可以怎么做?
  • 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框①②③处应分别(     )

    A、夏、春秋、隋 B、隋、春秋、东周 C、夏、东周、唐 D、夏、春秋、三国
  • 16、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著名科学家的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缀术》 D、《九章算术》
  • 17、《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与下面哪一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8、西晋《古今注》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据此可知(     )
    A、中国与西域的交流始于西晋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张骞为汉与西域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 19、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歌谣唱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该民谣的广泛流传(     )
    A、表达了对宦官的厌恶 B、遭到了外戚的封锁 C、激发了农民反抗的怒火 D、得益于士人的创作完善
  • 20、《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上一页 855 856 857 858 8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