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朝中央政权的结构形式,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历史大事典》

    在地方上,秦朝……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朝和秦朝统治地方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说明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   “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列举一位春秋时期著名的“方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
  • 4、历史史实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以下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汉高祖刘邦吸取秦速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文帝和景帝减轻赋税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C、汉文帝生活简朴,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文景之治”为西汉王朝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5、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对秦汉时期历史特征归纳准确的是(     )
    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据下图判断,这一时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前3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 D、公元前2世纪末期
  • 7、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B、秦朝军队战斗力不强 C、秦朝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D、秦朝社会治安混乱
  • 8、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为(     )

    ①郡县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禅让制

    A、②④①③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 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里的“皇帝”指的是(     )
    A、黄帝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 10、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小篆 B、金文 C、甲骨文 D、隶书
  • 11、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催生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刺激了各派学说的兴起(     )
    A、统一战争 B、诸侯争霸 C、七雄并立 D、百家争鸣
  • 12、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 13、晋国有一个大力士名字叫牛子耕;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牛与耕相连用牛耕作人名,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商品交换异常活跃 B、农业生产已使用牛耕 C、社会生活异常时尚 D、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
  • 14、据史书记载,春秋224年间,有36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450余次。据此可知,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稳定 B、动荡变化 C、和平统一 D、民族融合
  • 1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B、建国者没有打好根底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 16、有位台湾同胞写了一副对联:“人文初祖定中华血脉,炎黄子孙盼和平统一。”这里的“人文初祖”是指(     )
    A、黄帝和蚩尤 B、尧和炎帝 C、黄帝和炎帝 D、尧和蚩尤
  • 17、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与其相关的考古研究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经陆续发掘出城墙,大型宗教建筑,王陵区,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A、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 18、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时期的宣传画

    材料三

    截止于2023年10月24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自

    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加

    沙地带有2360名儿童死亡

    “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被撞

    被北约导弹炸毁的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保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2023年11月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1)、材料一呈现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指出数字①④分别对应的世界格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应如何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举例说明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贡献。
  • 19、表中的内容是从媒体中收集的部分新闻标题,从中可知当今媒体关注的是(     )

    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全球暖化特征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女性权益取得进步推动性别平等仍在路上

    A、人类面临的问题 B、世界文明的差异 C、恶化的生态问题 D、动荡的世界格局
  • 20、1921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A、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上一页 854 855 856 857 8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