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隋唐宋元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探究任务。
    (1)、任务一 【文献解读——汲取政治智慧】

    唐太宗继位时,摆在唐太宗君臣面前的是一幅政治制度缺失、社会经济凋敝、治国人才匮乏、文化教育停滞的混乱景象……经过唐太宗君臣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隋朝末年以来社会破烂不堪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摘编自乾莹《显赫于青史 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根据任务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唐初的混乱景象,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结果如何?

    (2)、任务二 【史料解读——感悟治国策略】

    (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故非他,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根据任务二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太祖”成为皇帝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太祖在“权”“钱”“兵”三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任务三 【制度解读——阐释巩固统一】

    元朝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其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下面是与《元朝的统治》一课有关的关键词。

    全国性统一王朝

    回回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从上面关键词中任意选出两个,并指出这两个关键词所代表史实的重大意义。

  • 2、《金史》记载:“其声如雷……火点著甲铁皆透……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材料描述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用于航海 C、造纸术得到改进 D、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 3、朱熹是我国古代理学之集大成者。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4、★史载唐朝的市(交易的场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朝的市“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上述材料说明(   )
    A、宋代“市”的规模要比唐代大 B、宋代对“市”的管控要比唐代宽松 C、唐代比宋代更重视“市”的作用 D、唐代社会风气没有宋代开放
  • 5、★宋代,工匠通过高温烧造,生产出更为坚硬、细腻的瓷器;还通过精确控制高温下的铜离子,在釉色探索上取得突破(如图)。这反映了宋代(   )

    汝窑天青釉

         

    钧窑玫瑰紫釉

    A、瓷器的种类繁多 B、制瓷技艺高超 C、景德镇成为瓷都 D、瓷器市场广阔
  • 6、元朝大一统实践过程中,“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不断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对中华民族发展有过贡献的历史人物建庙祭祀。这反映了元朝(  )
    A、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开始出现民族交流与交往 C、统治者十分重视祭祀活动 D、强化以蒙古族为尊的思想
  • 7、★如下是小历同学为讲述历史故事撰写的提纲,该故事最有可能是(  )

    ①燕云十六州的得失

    ②太祖、太宗时,从互通使节到被动防御

    ③宋真宗御驾亲征与澶渊之盟

    A、黄袍加身 B、宋辽和战 C、宋夏和战 D、宋金和议
  • 8、★《文献通考》记载: “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加剧土地兼并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增强军事力量
  • 9、★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 10、7世纪中叶,被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因存在种种不足和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朝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
    A、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 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C、唐朝内部人才济济 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 11、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的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 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 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 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 12、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表可知唐朝(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 B、开创了和亲政策先例 C、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灵活 D、军事征服各民族政权
  • 13、下图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贞观之治、澶渊之盟 B、安史之乱、宋金和议 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 14、★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5、中外交流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渠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1)、任务一 【观察历史现象】

    材料一 宋朝时期,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大规模地从事海外贸易。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在对外交往中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任务二 【走近历史文物】

    材料二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填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料、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上述文物及文字材料,可用来探究哪些历史现象?

    (3)、任务三 【思考历史根源】

    材料三

      北宋的市舶岁入(每年收入)约110万缗(单位量词),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200万缗。

    ——《中华文明传真·第七卷》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市舶之利”丰厚的原因有哪些。

  • 16、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政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 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的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大事的意义是什么?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哪一民族政权?根据材料总结出它们制度建设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誓书”所指的盟约名称,概括该盟约的签订带来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 18、宋元时期的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19、元朝设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 20、北宋灭亡后,赵构以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上一页 645 646 647 648 6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