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表是学生制作的某位人物卡片,结合卡片内容,横线处应填入(   )

    成立兴中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____

    发动“二次革命”

    A、创建近代陆海军 B、成立强学会组织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进行国民大革命
  • 2、“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
    A、武汉 B、南京 C、广州 D、南昌
  • 3、如表是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

    第五章坚决捍卫共和国

    第六章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第七章抱病北上巨星陨落

    A、晚清洋务派代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维护清朝统治 B、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发起公车上书,主张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领导辛亥革命,致力于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民主与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
  • 4、据新闻传播史记载,当年的《申报》在10月13日刊登了《武昌革命》等4篇报道,展现了当时局势的紧张与动荡。“当年”是农历(   )
    A、甲午年 B、辛丑年 C、戊戌年 D、辛亥年
  • 5、1919年5月19日,《每周评论》刊文指出:在五月四日以前,“‘国民'的愤怒达于极点,不特各地自行动作,并且互相来往。山东人到北京,北京的公民到山东、上海去。共同的目的是外而争回青岛,内而惩罚国贼”。材料表明(   )
    A、五四运动扩大 B、阶级矛盾尖锐 C、革命力量联合 D、社会秩序失控
  • 6、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 7、口号反映时代特点,激励时人。下列口号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的是(   )
    A、“反对华北自治” B、“扶清灭洋”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8、某班同学编排了一出历史剧,剧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台词:“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们历史剧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侵略 B、思想解放 C、变法图强 D、政治革命
  • 9、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同年,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呼吁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上述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B、倡导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 C、号召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D、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新路
  • 10、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11、暑假期间,小明读了一本书,该书目录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等。据此可以判断,该书(   )
    A、回顾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 B、介绍了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诠释了中共成立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了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12、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以下对各阶段国共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第①阶段,国民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统一 B、第②阶段,国共内战,国民党多次围剿中共军队 C、第③阶段,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第④阶段,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
  • 13、20世纪初的北京呈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众多进步知识分子汇聚于北京大学,用民主与科学抨击旧礼教和旧道德……北京街头新式书店增多,摆满新思想刊物,进步社团也常在公园组织倡导白话文运动的露天演讲,让城市文化氛围更活跃且充满变革气息。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戊戌变法产生思想启蒙作用 B、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变革 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14、如图时间轴展示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④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 15、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在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6、1919年5月5日,北京有两份报纸报道了五四运动,一份是北京《晨报》,报道题目为《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另一份是北京《顺天时报》,报道题目是《北京学生大骚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运动获得了媒体大力支持 B、两份报纸均进行了客观的报道 C、不同媒体所持立场有鲜明差异 D、媒体报道显示出无产阶级力量
  • 17、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中共上海区委组织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还积极推动组建上海市民公会、上海市民临时革命委员会等。中共上海区委的这些活动(   )
    A、是中共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B、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C、策应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 18、1919年,在学生振臂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时,工人阶级、商界等积极响应,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浪潮,席卷中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   )
    A、斗争的彻底性 B、过程的曲折性 C、参与的广泛性 D、影响的持久性
  • 19、1928年1月,在毛泽东指导下起草的《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农、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收地主、祠庙的田地山林及一切附属物,归无地少地贫苦人民退休士兵耕种”。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有利于(   )
    A、抵抗外来侵略 B、凝聚革命力量 C、加速北伐进程 D、推动国共合作
  • 20、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