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
    A、武汉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长沙会战
  • 2、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受到(     )
    A、自强求富的影响 B、三民主义的影响 C、民主科学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3、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这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局限性 B、爱国性 C、广泛性 D、彻底性
  • 4、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国真正实现民主独立 C、中国彻底结束了封建统治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5、“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诗歌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荷兰殖民统治 B、日本殖民统治 C、葡萄牙殖民统商 D、英国殖民统治
  • 6、在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众多奏折中,有一部分是他向朝廷介绍其他各国的现状,以及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表明其主张(     )
    A、固守传统之道,尊崇儒家思想 B、学习西方科技,富国强兵 C、学习西方思想,实现变法图强 D、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民国
  • 7、枫丹白露宫是法国较大的王宫之一。有报道指出,枫丹白露宫收藏有3万多件圆明园文物。直接导致这些文物大量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材料一中“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政党的政治纲领后来被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精神内涵的核心是什么?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数年后,他们对封建礼节渐渐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之类十分迷恋。清政府认为留美儿童“适宜忘本”“治其恶习”,将其全部撤回,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返回后的学生或被送入电报局传电报,或由中国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留用,或分赴天津水师、鱼雷局等处当差。

    ——摘编自《大清留美幼童记》

    (1)材料一与中国近代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请列举两个相关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美国某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就能取回最大的收获。”1908年,美国国会投票赞成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起了巨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他们起作用的领域除了科学、工业、工程这些方面,还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外交方面。

    ——摘编自《清末留学运动》

    (2)材料二中“庚子赔款”与哪一条约有关?该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各方人士如梁启超等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只向西方学习器械、技艺、尚未学其根本,若要改变中国之现状,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

    ——摘编自《“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体西用”中的“体”指的是什么?中国近代对“体”进行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列举两位相关的代表人物。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近代史上的哪一场战争之中?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1、“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与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
    A、邹容的《革命军》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12、孙中山先生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彻底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建立了兴中会 D、领导的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 1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将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 14、陈旭麓指出,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一观点反映出百日维新(     )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实现了自强求富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弘扬了民主科学
  • 15、“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引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6、史学界将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7、时代青年与历史使命

    材料一   王道元先生生平年表(青年时期)

    ◇1879年,出生

    ◇1902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 1907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是大学堂首届优级师范科毕业生)

    ◇ 1912年,出任京师公立第四中学(现北京四中)首任校长

    材料二   我是第一期学生。第一年,学普通课。第二年即分科别为四类:第一类,文学、中   文、外文;第二类,中外历史、地理;第三类,物理、化学、数学;第四类,动物、植物、 矿物、生理、卫生、园艺,总名为博物科。我们的教员中还有日籍教员,如服部宇之吉先生, 教心理学、伦理学;太田达人先生教化学。在学校的青壮年学生知识分子中,自由、民主、革命及向往西方文化的思想正在萌发。 梁启超著的《饮冰室文集》及《新民丛报》,几乎人手一篇,成为普遍的读物。时势推移, 后来受孙中山先生革命影响,学生们对清室已不复存幻想,倾向革命的思潮油然而生 … …

    材料三

    陈独秀

            36岁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鲁迅

     39岁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在《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蔡元培

     49岁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思想。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王道元

      33岁出任北京四中首任校长,倡导“学科学、学世界、学做人”的教育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四中开设的国文课,在讲述中引入白话人,不讲陈旧的四书五经;后来又引入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

    材料四

    北京四中训诫石

    须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所贡献于群众者不啬,斯群众之报施我者必丰……不知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诸生方盛年,志高 而气锐,将欲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耶?

    ——《王道元先生训诫》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王道元先生青年时期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大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重要阵地在哪里?并概括上述青年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先辈们的青年经历中汲取到了怎样的力量;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作为一名四中学生,将如何践行《王道元先生训诫》。
  • 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1905年,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筹划广西起义 1911年,                 

    1912年,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

    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②清帝退位诏书全文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③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照片   

    ④蔡元培先生为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挽联

    (1)、结合所学,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写序号)

    ①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响应

    (2)、依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阐述该指导思想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
    (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依据材料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写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5)、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示例除外)

    示例: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可以见证“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19、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   洋务派人士上书清政府奏折摘编

    ①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②涉历欧洲、美洲,开阔耳目,既可以验证旧学,又可以增长新思。

    ——沈葆桢

    ③洋机器与耕织、刷印、陶填诸器,皆能制造,有益民生日用。

    ——李鸿章

    材料二

    洋务企业的经营状况

    ①江南制造总局开设的译书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等98种西洋著作。

    ②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在三年多时间里使外轮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五年后又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③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将首批优秀生送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④开平煤矿投产十年后产量逐年增加,因此天津市场上的洋煤进口从原来的将近 200万吨降至120余吨。

    ⑤福州船政局的人员“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企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材料三

    企业地位

    企业名称

    近代第一所兵工厂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1861年京师同文馆

    近代第一所轮船运输企业

    1872年轮船招商局

    近代第一所煤矿厂

    1877年开平煤矿

    近代第一所棉纺织厂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

    近代第一所钢铁厂

    1890年汉阳铁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
    (2)、请将材料一奏折中的建议与下表洋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匹配。(写序号)

    奏折建议

    洋务运动中的措施(部分)

    1865年,李鸿章创办清末最大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

    1873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88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1875年,轮船招商局第一批留美幼童赴美学习

    (3)、依据材料二,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①、

    观点一:洋务运动传播西学,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④

    观点二:

    观点三: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弊端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说洋务运动的意义。
  • 20、民族危机与英勇斗争

    材料一

    ①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②《南京条约》

    ③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④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⑤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⑥《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材料二

    组合一

    虎门销烟浮雕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组合二

    左宗棠(1812—1885)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 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左宗棠

    组合三

    邓世昌(1849—1894)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组合四

    《廊坊大捷》(绘画)

            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张图片,说明其反映的史事及其联系。(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③⑤。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给圆明园带来劫难。⑤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这两组图片都反映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外来侵略,也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2)、依据材料二,从四个组合中任选一组,写出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与英勇斗争”的理解。
上一页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