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这表明他深受(     )
    A、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 B、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
  • 2、下表是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情况。其内容反映出(     )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确立时间

    1689年

    1787年

    1871年

    1875年

    政体

    议会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共和制

    A、欧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B、权力中心都在议会 C、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D、国家元首都是国王
  • 3、美国独立战争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能够帮助被压迫地区的人民获得解放”这一观点。这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具有(     )
    A、过程的曲折性 B、结果的局限性 C、革命的双重性 D、革命的妥协性
  • 4、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写道:“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在1660年,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意味着当时英国(     )
    A、民众情绪多变 B、传统力量强大 C、法制意识淡薄 D、议会至上确立
  • 5、下面是17—18世纪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部分)。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2)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译文:疏浚大河,挖开被堵塞的地方,凿开龙门。治理疏通三江五湖,让其水流顺利注入东海,用这种方式使老百姓受益)

    ——《吕氏春秋·古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记述的治水人物;并指出他的治水方法。
    (2)、材料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写出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并说说这两种建筑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8、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是(     )
    A、世袭制 B、金属货币 C、铁制农具 D、青铜器和甲骨文
  • 9、有学者在评论百家争鸣时说,先秦诸子思想主张千差万别,但其学术思想依然存在某些共性。这里的“共性”指(     )
    A、树立君主权威 B、反对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维系社会秩序
  • 10、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意在说明(     )
    A、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B、春秋王室衰微 C、战国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的表现
  • 11、第六代楚王认为自己是“蛮夷”,但到春秋时期,楚庄王熊侣俨然以华夏传统政治逻辑行事,自认德可配鼎,由蛮夷自居到以诸夏自居。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 12、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秦国的大一统 D、动荡的春秋时期
  • 13、对下图所示工程描述恰当的诗句是(       )

    A、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来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戊不敢过临洮 C、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 D、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株拂翠烟
  • 14、下表是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年代

    遗址

    内容

    距今约5800—5000年

    牛河梁遗址

    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

    距今约5300—4300年

    良渚古城遗址

    发掘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

    A、远古人类的活动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动荡的春秋时期
  • 15、央视《探索·发现》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为专题片内容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     )
    A、神话传说 B、专家介绍 C、化石遗址 D、史书记载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247年

    秦庄襄王卒,子嬴政继位。

    公元前221年

    秦将王卉攻入临淄灭齐,天下归于一统。秦王政自号始皇帝。分天下为36郡,废除分封。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14年

    命史禄主持开灵渠。令北边筑长城,全长5000余里。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

    ——摘自张之健《帝王将相全传》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管理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发展经济又统一铸造了什么货币?
    (2)、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不得照抄材料,字数在150字以上。)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尊记载了周初成王开始营建东都洛邑时,在何尊及其拓片,一次祭典上对宗室子弟宣布的诰命。这是最早出现“中国”字样的出土文献。

    ——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二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1973年在河北藁(gǎo)城商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三十多粒供药用的桃仁和郁李仁。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基础……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依据材料一,“何尊”的用途是什么?“何尊”上出现的“中国”一词属于我国古代的哪种文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医药学成就的特点。
    (3)、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材料三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思想内涵?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讲义》

    材料三: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进行变法,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强化了秦国的统治力量。公元前340年,商鞅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部分秦国过去被掠夺的西河地,一步步发展壮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体现“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哪种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哪一制度的推行息息相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剥夺贵族特权”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李可可《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建造出图1和图2房屋的原始人类,并分析造成这些房屋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领域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及其修建理念。
  • 20、某班学生以“王朝兴衰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夏桀以人为骑尽作乐”,“周武王善用人才创霸业”,“秦二世统治残暴虐黎民”等历史主题,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王朝兴衰的关键是(     )
    A、是否以民为本 B、是否崇尚节俭 C、制度是否完善 D、疆域是否辽阔
上一页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