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冯子材打败法国侵略者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痛击阿古柏 B、镇南关大捷 C、黄海大战 D、天津保卫战
-
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农民运动,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都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都曾建立自己的政权 C、都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都制定了土地分配制度
-
3、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和南京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③清政府在南京创办大学堂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时,老师在板书上写下“趁火打劫”“强迫签约”“劫掠空前”“割地最多”等关键词。由此可知,这一学习内容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B、俄国割占了我国大片领土 C、日军进攻威海卫 D、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
5、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强占香港岛 B、大量走私鸦片 C、火烧圆明园 D、旅顺大屠杀
-
6、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落后 B、阶级矛盾尖锐 C、妄自尊大 D、封建制度落后
-
7、“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无地不灾,3000万人之家,无家不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军阀割据混战
-
8、根据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字数在180字以上)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形成与发展
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人员构成
领主与佃户
耕地分配
自营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三 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欧中世纪乡村形成的哪一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具有怎样的特性?(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及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阐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之间的联系。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编自部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6—9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制实力强大,政局混乱……凡田,六年一班(赐给)……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日本《田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封建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根据材料概括日本为解决危机采取的经济措施。(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
——马来平《通俗科技发展史》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罗马民法大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法典”的制定者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执政者颁布“该法典”的目的何在?(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
12、学习了“封建时代的欧洲”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这两个单元内容,我们可知以下表述成立的是( )A、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后,天皇掌握国家实权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指中世纪西欧城市商业繁荣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D、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知识,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
13、“他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着许多地方性的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屋大维 B、穆罕默德 C、查士丁尼 D、释迦牟尼
-
14、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都善于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 B、都曾创立了世界性的宗教 C、都曾经建立过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
15、有学者指出:“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最终导致拜占庭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这可用于说明( )A、传统辉煌必将带来阻碍 B、外族入侵致使国家面临危机 C、城市兴起带来经济发展 D、故步自封会使国家走向灭亡
-
16、庄园法庭既是庄园里领主处理自己与农奴之间关系的机构,同时又是同一庄园里佃户之间解决自身事务的机构。下列表述符合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史实的是( )A、佃户道格拉斯和格里芬是庄园的专职法官 B、庄园法庭一直设在领主琼斯家里 C、佃户劳森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受到法庭审判 D、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将违法者逐出法庭
-
17、《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旨在说明城市兴起的根源是( )A、生产力的提高 B、自治权的获得 C、租地农场的建立 D、基督教会的衰落
-
18、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意识到要寻求新的政治保护。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工具。材料体现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特点是( )A、封建王权至高无上 B、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 C、教会权力高于一切 D、教权与王权相互争斗
-
1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点不包括( )A、都诞生在亚洲 B、都曾被统治者利用 C、都主张忍耐顺从 D、都诞生在公元前
-
20、“虽然古代希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它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独领风骚。”以下四项中不能为上述言论提供依据的是( )A、儒略历是现在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B、宝贵的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掷铁饼者》 D、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