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斩木揭竿”“张楚政权”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阿房宫的修建 B、蒙恬北击匈奴 C、秦朝的建立 D、大泽乡起义
  • 2、明朝张居正评价秦朝时说:“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这里强调的是秦朝(     )
    A、延续了先秦历史传统 B、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C、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 3、某校七年级三班黑板报上展示了下列三幅图片,请你从所给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最为准确的主题(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铁器铸造技艺高超
  • 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出现了“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的现象。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局面(     )
    A、直接促成了各诸侯大国改革的成功 B、推动了传统文化体系最终形成 C、全面奠定后世主流思想的发展基调 D、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 5、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创办的学校,而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一位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主张是(     )
    A、“以德治国”“仁者爱人” B、“顺其自然”“清静无为” C、“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兼爱非攻”“互爱互利”
  • 6、“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情况出现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 7、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思想的极度活跃,文学的空前繁荣 B、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社会动荡不安 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危害,各地爆发起义
  • 8、春秋时期,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并且组织各国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     )
    A、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B、诸侯严格遵从礼乐秩序 C、诸侯维护王室尊严 D、霸主帮助王室处理政务
  • 9、2023年暑期热映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讲述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真实面目,反出朝歌。与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相关的著名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 10、在历史的舞台上,无数人物次第登场,为我们带来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请你将下列人物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

    ①秦孝公   ②齐桓公   ③大禹   ④商汤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③④②①
  • 11、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带领人们治理了黄河水患 B、建立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部落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 12、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均发现了表明阶级分化的宫殿、象征权力的玉器或者象征尊贵的礼器。这些现象集中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开始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C、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 D、这一时期财产平均分配
  • 13、在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这说明这一时期(     )
    A、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B、氏族成员之间无任何矛盾 C、氏族成员过群居生活 D、氏族成员之间出现了贫富分化
  • 14、碳-14年代测定法只能对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下列能采用这种方法测算出距今年代的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郧县人 D、山顶洞人
  • 15、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理想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人物在他的青春年华里谱写了一曲曲家国情怀的动人乐章。

    时间

    人物

    事迹

    1894年

    28岁的孙中山

    成立反清革命团体,点燃民主革命火种。

    1895年

    22岁的梁启超

    与康有为联合北京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1917年

    26岁的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高举新文学大旗。

    1921年

    28岁的毛泽东

    远赴上海,见证了一个政党的诞生。

    1927年

    29岁的周恩来

    参与领导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起义。

    请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青春激扬中国梦》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格式提示:论题——论述的内容——结论。

  • 16、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是某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单位:票数)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在美国檀香山一所英国教会寄宿学校念完了中学,后在香港获得医学学位。因此,他受到的是良好的科学教育,他完全可以凭着这一点获得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同情贫苦大众,总是为他们的福利牵肠挂肚。他怀着这各种感情,不久便放弃了自己的职业,逐步成为了中国1911年共和革命之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从材料一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得票率最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伟大精神。
  • 17、家书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数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

    ——摘编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抡的家书

    材料二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摘编自北洋海军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家书

    材料三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摘编自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归纳左权家书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家书在学习历史时的价值。
  • 1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和重大任务,不断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利于(     )
    A、巩固全民族抗战局面 B、壮大红军的力量 C、保障解放战争的胜利 D、建立土地公有制
  • 19、图说历史: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知识的载体,以其具象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两幅老照片共同见证了(       )

    (分别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出席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和平诚意 C、共产党的和平努力 D、解放战争的结果
  • 20、1939年7月7日,党中央发出《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织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主张(     )
    A、维护社会安定 B、避免党派斗争 C、坚持团结抗战 D、攘外必先安内
上一页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