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胡适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
2、杜维运的《史学方法论》中记录:“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是( )A、蒋翊武的《文学社举义之计划》 B、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中的相关叙述 C、当地民间的相关口头传说 D、2012年的历史纪录片《武昌首义》
-
3、王韬在《变法中》说:《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斯不拘泥古昔,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这段材料体现的观点是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
4、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大事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D、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
5、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史实指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
6、下面表格说明1914—1918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推翻君主专制,走向共和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
7、为讨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维护共和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
8、“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所述的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州起义
-
9、对文献的分类整理,是进行历史专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某位同学依次整理了以下文献,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专题是( )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救国道路的探索 -
10、1900年6月,英国人赫德在电报中称:“(河北)保定义和团更活跃,比利时人和法国人都逃走了,火车也停开了,工厂、铁路也被捣毁了。”9月,又称“义和团正成群结队来到北京周围,甚至在城内出现了”。这从侧面说明了( )A、列强在华企业全部停工 B、义和团认清清政府本质 C、义和团运动具有排外性 D、英国在华权益未受冲击
-
11、自古以来,人们常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
12、鸦片战争期间,曾有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B、中国传统手工业发生变化 C、英格兰工厂生产能力有限 D、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织睡帽
-
13、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B、1864年,英法等国的工人代表成立“第一国际” C、拿破仑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宣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
14、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鸣啦,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A、工人运动的勃兴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 D、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加剧各国发展不平衡趋势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东方各国摆脱殖民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6、下表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数据,这反映的是( )
持续时间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重要战役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3000余万
3400多亿美元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A、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D、战争发展的过程 -
17、列宁诊断这场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多年进行内战,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A、美英战争 B、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C、日本倒幕运动 D、美国南北战争
-
18、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都反抗殖民压迫 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
19、下列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走向近代 -
20、它在公众记忆中最初只是一份宣告与母国决裂、争取独立的“分手”性文件,但后来的政党斗争强调了它象征自由、反抗暴政的民主性文件的意义。这一文件( )A、沉重打击了欧洲的顽固封建势力 B、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C、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 D、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