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夏朝 C、秦朝 D、商朝 -
2、中国良渚古城考古出土了同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多组高等级建筑,墓葬群出土随葬品的差异也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这表明5000年前的中国( )A、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5000年文明史获认可 C、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
3、一位同学要编制《原始农耕生活图册》,以下图片可以选入此图册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2021年,中法联合出品纪录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揭秘古人类发展进化的重大历程。下列场景中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B、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采集狩猎 C、北京人采集的植物果实放在陶器中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
5、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
6、阅读下列材料,解答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家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观点
时间
政治家
观点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
威廉·格莱斯顿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19世纪末
【中国】孙中山
美国达到了今日这样富强,是由于联邦宪法……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马丁·路德·金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根据曹大为等主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理
材料二 巴黎第一批博物馆
成立时间
名称
馆舍
馆舍类型
1792年
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皇室
1793年
自然历史博物馆
皇家医药植物园的花园
皇室
1794年
艺术与工艺文物馆
圣马丁皇家隐修院
皇室
1795—1816年
法国历史博物馆
小奥古斯丁修道院
宗教
1806年之前
军事博物馆
圣托马斯达奎因教堂
宗教
——根据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其认知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整理
(1)、你同意材料一中哪一位政治家的观点?请选出其中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同意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共同点?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
材料二 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欧洲文明的精髓。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三 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城市里还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11--12世纪,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2)、据材料二归纳法兰克文明的精髓,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精髓”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4)、根据材料四,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
8、关于地球形状,有人主张“天圆地方”,有人认可“地圆学说”。最终,下图中哪条航线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A、① B、② C、③ D、④ -
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校某班同学以“感悟中华文明”进行探究。
【探究一】第一组同学查阅整理远古人类分布资料。
材料一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对应方框处填出以下古人类遗址的名称。
A.元谋人 B.北京人
(2)请你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主要古人类的分布特点。
【探究二】第二组同学查阅整理一些我国文明起源、发展的一些资料。
材料二

(3)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请你对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分类。综上,你认为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是哪一类史料?
第一手史料:________第二手史料:________
【探究三】第三组同学整理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几处遗址,发现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安阳般墟
是商朝时期的一处重要都城。见证了商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帮助同学们完成表格中入选理由一项。
【探究四】第四组同学整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材料四 商周时期是使用青铜器的极盛时代,不仅有青铜农具等生产工具,还有祭祀用的礼器和大量的兵器。……我国的人工铸铁技术起步较晚,但由于先前已发展了极为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铸铁技术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 现了生铁冶铸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这两项冶金史上的重大突破,远远领先了欧洲上千年。战国后期,冶铁业在全国各 地广泛建立起来,使铁器的使用大为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5)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填“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填“错误”。
A.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发展极为缓慢,数量和种类都很少。 ( )
B.青铜冶铸技术和冶铁技术的进步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 )
材料五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6)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甲骨文的地位。
材料六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0、
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图2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图1和图2获取食物的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二 中国地处东亚,是粟、黍、水稻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最早驯化猪的地区……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逐渐从不断迁徙走向了定居生活,对生计资源的获取方式也从自然界的被动攫取到主动的粮食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名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等整编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 的横线上填“错误”:是材料三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商鞅变法通过法律手段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
B.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
C.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
(4)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余秋雨《文化苦旅》
(5)材料四中“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了不起”的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
11、某校七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出土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三星堆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出土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
12、孔子的学生中既有将军,也有商人、农夫,甚至还有盗贼:有的学生闻一知十,但也有人生性愚钝。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
13、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政治上主张抑制贵族,强化国君权力。据此推断,李悝属于诸子百家中的(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
14、西周初年宗亲周公旦被封在参与叛乱的商朝旧部故地——奄,建立鲁国;功臣姜尚即姜子牙被封在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营丘,建立齐国。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文化 B、奖赏功臣 C、控制地方 D、发展经济
-
15、《史记·夏本纪》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离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即天子之位”标志( )A、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 B、世袭制从此取代了禅让制 C、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D、夏朝社会生产有较大发展
-
16、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卓越的工艺创造。从下图所示又物的饰纹上可以得知( )
A、先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当时政治形态已经发生变化 C、我国绘画艺术处于领先地位 D、生产工具冶炼技术发达 -
17、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中学以《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屈辱与反抗并存】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任务二困惑与希望交织】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到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任务三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A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材料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2)、因“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哪些政治体制?(3)、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宗指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洋务所能办的,只是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运动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洋务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际上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摘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的政治实践。(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和团运动是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行为逼出来的,是有着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行动。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很多人,伤亡惨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令人惊奇佩服,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当然还有另一面,义和团运动确实有严重的消极落后方面,如笼统排外、愚昧迷信、组织松散、成分复杂,以至被清政府所利用等等。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运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归根到底,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还十分落后,缺乏先进社会力量的引导。群众性的、特别是起自下层的反抗斗争处在自发的状态,很难不同时带来许多愚昧落后和盲目排外的因素。这是这类斗争在当时只能达到的水平。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不涉及”。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有直接关系。
B义和团运动大大地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认识。
C评价义和团时应该忽略它愚昧落后和盲目排外的一面。
(2)、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太平天国运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D、洋务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