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伦理民主和用科学与理性处理事物的主张,号召青年人“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这说明陈独秀 ( )A、高举自强求富的旗帜 B、积极宣传白话文与新文学 C、抨击旧道德与旧文化 D、积极宣扬民主和科学理念
-
2、下表是《新青年》(《青年杂志》)杂志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该杂志 ( )
作者及文章
文章主旨
陈独秀《敬告青年》
号召青年觉醒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文学革命
陶履恭《女子问题————新社会问题之一》
呼吁女性解放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吴虞《吃人与礼教》
批判封建礼教
A、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B、涉及内容广泛多样 C、主要宣传传统文化 D、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虽然是革命党人的领袖,但“缺少财力、武力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袁世凯是“参议院一致公举”为大总统,但是经过复辟闹剧后,也失去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政治权威的丧失导致了政府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这有助于研究辛亥革命的 ( )A、局限性 B、曲折性 C、进步性 D、两面性
-
4、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辛亥革命”形成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
有利于……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国人几千年来对皇帝的顶礼膜拜,人们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为中国历史进步打开了闸门
A、展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B、协调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C、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5、武昌首义后,各省在革命党人的领导和号召下,纷纷响应。起义后的50天,全国24个省区中已有14个省和上海宣布了独立,其他地区也正在酝酿或爆发着大小不等的斗争。这说明武昌起义 ( )A、有利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B、加速清朝统治走向覆灭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6、 1903年,齐白石在东交民巷所见:洋人来去,各持以鞭,坐车上,清国人车马及买卖小商让他车路,稍慢,洋人以鞭乱施之……大清门侧立清国人几数人,手执马棒,余问之雨涛,知为保护洋人者,马棒,亦打清国人者也!这一现象说明 ( )A、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发生明显变化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2条,在列强的坚持下,清政府被迫实施了高级别、大范围的惩办,从中央大臣到各地方官员,共有一百多人被斩决、流放等。材料意在强调中国 ( )A、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政府开始与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勾结 C、民间反帝斗争被彻底镇压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
8、 1900年慈禧为求得列强对她的“宽恕”,9月7日发布“剿匪”上谕,正式“痛剿”义和团。12月24日,美、法等11个国家联合提出《议和大纲》12条。慈禧太后见“大纲”中并未把自己当作“祸首”惩办,喜出望外,马上表示:“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材料体现出 ( )A、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性 D、清朝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9、活动最后,同学们围绕如下素材进行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之前,帝国主义分子吹嘘只要一万名现代化的武装军队,就能够横行全中国⋯⋯而义和团的顽强斗争,教训了狂妄的侵略者,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民气”是不可征服的。事实说明,正是义和团的英勇反抗,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斗争精神,是帝国主义不能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辛丑条约》关于赔款规定总计本息为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零八千一百五十两⋯⋯这成为插在中国经济主动脉上的一架抽血机,使中国严重贫血,使中国农村破产衰败的趋势加剧。不仅大大萎缩了农民的购买力,从市场方面束缚了民族工商业,而且使社会游民数量急剧增加,但枯竭的近代工业又无力消化之,从而造成了一圈又一圈的恶性循环,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摘编自李文海、匡继先主编《世纪噩梦: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写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不能瓜分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认识。 -
10、观察如下坐标轴,下列对图中Y轴所示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缓解社会矛盾的程度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近代中国认识西方世界的程度 D、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程度
-
11、如下是不同学者对《辛丑条约》签订的评价。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 )
学者
观点
尹新华
这是帝国主义集体强权的产物,与中国缔约的对象突破以往的单独一国,扩展为11国,几乎涵盖所有与中国有条约关系的帝国主义国家
蒋廷黻
把中国的主权剥夺无遗,从此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国家主权丧失到了极点
斯塔夫
里阿
诺斯
是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一次系统性掠夺,将中国经济完全纳入列强殖民经济体系,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A、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改变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 -
12、《辛丑条约》中规定,惩处“首祸诸臣,向列强及其死亡人员谢罪”;中国人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反帝斗争,永远禁止参加仇视列强的结社等,“违者处死”,该地方官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表明 ( )A、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发生明显变化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3、《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要求中国以海关税、常关税(内地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但仅靠这些还不够,清政府每年还要向各省摊派二千万两。这些均由劳动人民来负担。由于“款巨期迫”,以致地方官“计穷于搜刮”,人民更是“无以聊生”。这表明 ( )A、中国内部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D、清朝财政体系彻底崩溃
-
14、日本抢走的清宫珍宝以铜器、瓷器、玉石、雕刻居多;俄国军队用大车拉走许多颐和园的珍贵玉器;北京城内喇嘛庙中的古铜器皿和几十座精美佛像被掠到英国;国宝《永乐大典》竟被用来铺地、垫枪炮,《四库全书》被毁掉或劫走。这 ( )A、为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提供条件 B、是我国珍贵文物的空前浩劫 C、成为列强扩大对华侵略的借口 D、客观上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
15、 仲芳氏《庚子记事》中记载:“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这充分暴露了 ( )A、侵略者的矛盾激化 B、义和团的组织散漫 C、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D、侵略者的凶恶本性
-
16、 天津保卫战后,聂士成牺牲之处八里台桥改名“聂公桥”,桥畔树碑“聂忠节公殉难处”,两边联语如下,该对联反映出他 ( )
·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
·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
A、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B、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C、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D、反抗专制的坚定决心 -
17、对下列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B、清政府坚决抵抗侵略 C、义和团得到清政府重视 D、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
18、 同学们为了研究话题一收集了如下史料。(1)、据此推断,上述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 B、政治改革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农民起义运动(2)、传单中“欺神蔑圣,不遵佛法”说明义和团具有 ( )A、强烈斗争意志 B、盲目排外特点 C、封建迷信色彩 D、广泛群众基础
-
19、为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设计了如下探究内容,请你参与完成。
探究一 搜集文字资料————了解近代海防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最重要、战斗力最强的新式海军。1875年,李鸿章受命创办,在他亲自主持下,水师发展迅速,从外国购买了大量先进舰船。至1888年,共有军舰25艘,官兵4 000余人,由外国教官负责训练。
——摘编自雷颐《洋务运动下中国军事建设新貌》
探究二 整理历史报道————分析因果联系
报道一:本埠西人(外国人)接得电信云,本月二十五日华兵之驻高丽牙山者(位于朝鲜半岛)与日本兵开仗。电音简略,只此数言,胜负之形未经述及,惟悉牙山距汉京三日程途云。
——摘编自《申报》(1894年7月30日)
报道二:戊戌之春,南海康水部(即康有为)倡保国会于京师⋯⋯宣讲立会之旨,集谋保国之策。
——摘编自《国闻报》(1898年5月19日)
探究三 梳理表格信息————说明进步之处
康有为关于除旧、布新的新政建议表
类别
除旧方面建议
布新方面建议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立宪法,开国会;议行新政
经济
废漕运;裁撤厘金
劝励工艺,奖募创新;立商政以开利源;开农学堂、地质局
军事
停武试;裁减绿营,放旗兵
广设武备学堂;仿德、日兵制练兵
文教
废八股试帖楷法取士
改试策论,废科举;开学校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根据探究一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政府的海防发展状况。(2)、根据探究二中的报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报道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3)、根据探究三中的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的两个“类别”,说明康有为关于“除旧、布新”建议的进步性。(4)、综合上述探究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及戊戌变法之间的历史联系。 -
20、甲午战败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其根本则在实业”,提出中国振兴实业应以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棉、铁工业中,又以发展棉纺织业为先。为此,他( )A、创办汉阳铁厂 B、开办湖北织布局 C、创办大生纱厂 D、开办轮船招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