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图所示内容可用来理解(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果 B、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结果 C、战略决战的主要背景和时机 D、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的对比
  • 2、 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政策的正确和策略灵活性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 3、 亚历山大罗夫曾在《劳动报》撰文: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改革和其他改革已经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地区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可见,这些改革有利于(    )
    A、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 B、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C、扭转国共力量的对比 D、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
  • 4、 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    )

    类别

    控制面积

    县级政权

    控制区域总人口

    人民军队

    数量

    90万平方千米

    242个

    1800万

    46万

    比例或发展

    约70%

    约75%

    约46%

    初期外地派人11万

    A、中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B、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优于国民党 C、东北地区的人民已经获得基本解放 D、中共已控制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
  • 5、 毛泽东在1947年提出了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下面符合军事原则第3项的是(    )

    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

    1. 先打分散和孤土之敌,后打瀑中和强大之敌。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 一

    A、转战陕北 B、平津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 6、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随后,政治协商会议又在重庆举行。这两件大事的共同点是(    )
    A、为中国带来真正和平 B、为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C、决定整编共产党军队 D、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 7、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右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使中国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 8、 下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

    时间

    运动名称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大厦工

    1922年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打倒北洋军阀 D、创建人民军队
  • 9、 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以下对联:玉斧银镰开世界,红心赤手缔神州。纪念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
  • 10、 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火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部分学生领袖“出发往民间去”的原因:以及这一举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2、 下列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取得了完全胜利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3、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准备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14、 《每周评论》报道:“民国八年……北京学生几千人,因山东问题失败,在政府高压的底下,居然列队示威,作正当民意的表示。”此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15、 胡适曾写道,“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胡适意在(    )
    A、否定传统文化 B、推动文学革命 C、提升平民地位 D、批判封建伦理
  • 16、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旧道德,是因为孝悌的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厉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    )
    A、民权 B、民主 C、科学 D、马克思主义
  • 17、 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 18、 观察下图,下图所示的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创建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
  • 19、 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我国上海时,见得宋教仁之被杀,完全出于袁世凯之主使,人证物证皆已完备⋯⋯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为此,孙中山(    )
    A、发动二次革命 B、进行护国战争 C、发表讨逆宣言 D、发起护法运动
  • 20、 下面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