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历史研究小组列举了“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贫富分化的加剧”等关键词。由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
2、“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
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
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采用了“年号纪年法”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
A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B
康熙二十三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
庚子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民国二十七年
台儿庄战役
A、A B、B C、C D、D -
5、通过下列内容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A、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 B、封建专制逐步在加强 C、行省制度推行 D、我国地大物博
-
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都市生活的繁华 D、海外贸易的兴盛
-
7、唐太宗李世民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他曾多次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手下,既有尉迟敬德这样出身敌营的将领,也有魏征这样的东宫旧仇;既有像马周这样的落魄文人,也有贵如皇亲国戚的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C、官僚体制的形成 D、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
8、下图是《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国两大农业区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区域先民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B、①区域先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C、①②区域先民已进入原始农耕生活 D、②区域先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二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 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摘编自《中国对外开放 40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一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 1956 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央视新闻直播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材料二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 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 年 11 月 6 日)
材料四 在过去 40 年里,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对先进技术的采纳吸收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不断评估各项举措是否有效,并做出调整。近年来,中国经济加快转型级……中国政府注重平衡“量”与“质”的关系,不单纯追逐经济增速,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支付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中国智造”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 的崇敬和缅怀。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此次会议的名称。这次会议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2)、为了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斗争?概述这一斗争的作用。 -
12、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13、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法定节假日(单位:天)一览表,据此推断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名称
1950年
1995年
2000年
2008年
元旦
1
1
1
1
春节
1
3
3
3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六
0
1
1
1
中秋节
0
0
0
1
A、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 C、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 D、国家重视传统节日 -
1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总路线 三面红旗 一国两制 B、公私合营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
15、阅读下列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节选内容,其中与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点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100 周年 C、改革开放 100 周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 -
16、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7、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 )A、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 C、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D、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经验
-
18、1978 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 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C、中国急需进行改革开放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
19、1979 年 6 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 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A、科技文化发展 B、对外开放政策 C、经济体制改革 D、现代企业制度
-
20、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是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A、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