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七(1)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进行探究,制作了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请你观察下面的示意图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A、明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
2、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称为“朱子”。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A、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B、主张“存天理”以维护统治 C、认为人性本恶需要以法约束 D、反对儒家经典倡导思想自由
-
3、元朝疆域广阔,使得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畅通无比;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开凿运河、修建驿道,形成了全国一体的交通网络,为历代之最;交通建设不仅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还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主要反映元朝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陆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发展 D、民族交融形成了新民族回回
-
4、★如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元朝改变了原来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该图可以用来佐证( )A、元朝海陆交通发达 B、元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C、元朝人民赋役繁重 D、元朝北方农业生产盛于南方
-
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图中空白处应是( )A、世袭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度 D、军机处
-
6、下列示意图中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史实是( )A、取消了崇文抑武 B、增加科举名额 C、王安石实行变法 D、发展文教事业
-
7、★杜甫在《北征》中写道:“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这体现了诗人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山河破碎”的原因是( )A、隋朝灭亡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
8、★陈寅恪先生认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据此可知,“新机重启”得益于( )A、民族交融 B、文化发展 C、疆域扩大 D、制度创新
-
9、★下面目录节选自一本人物传记,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是我国长期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明
朝代
简介
曲辕犁
①
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②
北宋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其上,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材料二 充裕的食品供应使许多人能够发展其在科技和手工业方面的兴趣。中国的手工工匠们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发明……除了改进已有的技术外,唐宋的工匠还发明了全新的产品、工具和技术,最著名的就是火药、印刷术和航海技术。——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在不同的科技领域,先后出现五部经典的著作。按作者的时代顺序,依次为,李时珍《本草纲目》、朱载堉《乐律大全》、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它们基本上都带有对本学科科技成就进行总结的色彩,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开创性,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补充材料①②处内容,并概括两个发明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宋朝印刷术、航海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列举一例材料中的著作说明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4)、综上所述,概括促进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因素。 -
11、文明因交流互鉴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
有官员要求设立税务收税。明成祖说:“商税是国家用来抑商逐商的,而不是为了获利。现有夷人慕义远来,我们去损害他们的利益,能得到多少不说,大大有损于我朝的形象。”
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日本有强烈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同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写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商港。并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3)、材料三体现了两位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主张?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唐朝至清朝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
12、艾华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历史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了解边疆管理方式
任务二 探究政治制度演变
#朝代
#政治制度演变
秦朝
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宋朝
分化事权,控制军队,设置通判
B
创立行省制度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C,权分六部;设立三司
清朝
雍正年间,设立D,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任务三 认识历史发展趋势
图1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图2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填序号)设置机构·中央册封:抵御侵略·巩固边疆:
和平相处·订立盟约:
(2)、请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将A、B、C、D补充完整,并归纳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
13、【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它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14、【民族压迫 · 抗元英雄】他于公元1278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后就义于大都,其诗忠愤慷慨、气势豪放、情调高亢。他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 。
-
15、【宋辽议和】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真宗在寇准的劝说下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这次宋辽盟约称为“”。
-
16、以下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提纲。“▲”处最适合的主题是。
主题:▲
诗歌:《李白诗集》
书法:《颜勤礼碑》
绘画:《送子天王图》
雕塑:敦煌莫高窟
-
17、【巩固统治·加强交流】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 南至余杭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
18、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读中国古代时间轴(部分),关于不同时间段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是隋唐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B、②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C、③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
19、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事件与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影响
A
黄巢起义
破坏了社会经济,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
靖康之变
南宋灭亡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
白莲教起义
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A、A B、B C、C D、D -
20、明清换代之际,诗人多利用诗歌来叙写个人遭遇,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康熙以后,反映在诗歌中的现实感和家国痛逐渐淡漠,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开始受到重视。据此可以推知,清朝( )A、重视文学形式创新 B、文字狱影响文化发展 C、经济繁荣对文教发展 D、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