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     )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 2、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改善民生福祉的核心驱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材料一图片中人物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     

    根据材料二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七年级下册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日本遣唐使船(局部)                          

    玄奘西行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请另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史实。

    (2)、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  清政府的这一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只限于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中国与世界相隔绝,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社会的活力……由于广州十三行的垄断,中外贸易……转向为封建王朝效劳。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三中的“清政府的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通过学习我国古代对外政策这一主题,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职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材料一图中场景反映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历史事件有何作用?这一地区何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材料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是如何去实现“海波平”这一愿望的? 

    (3)、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中“贵国”是指哪个国家?郑成功认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最有利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你谈谈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有何联系? 

  • 5、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如图

    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 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反映了明朝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具体的措施? 

    (3)、材料三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反映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 6、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称它是“17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 7、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其中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 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了蒙古帝国的基业,为元朝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阿骨打
  •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图对这一过程作了形象描述,①处应填写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 10、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 1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说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崇文抑武
  • 12、易中天教授指出: “如此盛世, 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 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事件(       )
    A、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 13、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 14、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东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B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

    玄奘西行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D

    安史之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A B、B C、C D、D
  • 15、“南北狼烟终有歇,重拾河山刀枪绝。千年往事随风逝,六代繁华化雨嗟。虽经开皇强盛景,却毁大业荒淫竭。风波运河古今贯,谁道君王功德缺?”这个朝代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短,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该朝代的历史贡献,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创立了科举制度 D、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某学校拟开展八年级 “庆华诞, 75周年历程 ” 国庆主题 活动。

    (1)、活动 一  搜集材料

    材料 一:

    毛泽东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 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   了,但还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   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   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   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 1000个

    为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代国歌的歌名,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选择这首歌曲作为代国歌的原因。

    (2)、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及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 事件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的理由。

    (3)、活动二  活动展示

    根据上述材料,为本班的主题活动设计一种展示方式。

  • 17、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探究有关问题。
    (1)、材料一 :“以俄为师 ”曾经代表了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 ……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 “以俄为师 ”中得到发展,也在 “以俄为师 ”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 王垒《从 “以俄为师 ”到 “以苏为戒 ”》

    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 “以俄为师 ”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2)、材料二:

    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 

  • 18、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终于动摇了 “文化大革命 ”“左 ”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冲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 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摘编自迟成勇《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 

    材料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野中,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再被视 为世界对立和冲突的根源,而被看作世界丰富多彩的体现,是世界充满活力的动因;也不再被视为界 定国家关系亲疏远近的准绳,而被看作世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实现和谐共处的基础。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视野》 

    (1)、根据材料一得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思想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对改革开放的作用。哪次会议 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举一例)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写出一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野下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综上,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何意义? 
  • 19、 “广大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中涌现出 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个功臣集体, 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  于尽的杨根思    ……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 ……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 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 “最可爱的人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几代大庆人艰   苦创业、接力奋 斗 ……大庆精

    神、铁人精神已 经成为中华民   族伟大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

    分。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 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 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 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   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1)、结合所学知识,再写出两位与杨根思、罗盛教并列的英雄人物。
    (2)、归纳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共性。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精神谱系 ”为主题,自拟论点,并以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哪一次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