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可以用于研究“丝绸之路”的第一手史料是( )A、文物:西汉鎏金铜马 B、音乐:《丝路流风》 C、著作:《丝绸之路》 D、电影:《丝路英雄》
-
2、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焚书坑儒
-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其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A、加强地方管辖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削弱国家实力 D、增加农民负担
-
4、他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他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
5、以下图示是小明制作的中国远古时期人类发展时间轴,①处对应的古人类是( )A、郧县人 B、北京人 C、和县人 D、蓝田人
-
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治理智慧既维系了王朝延续,也为现代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三省六部制②通判③行省制度④转运使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朝代
唐朝
宋朝
元朝
制度或措施
(2)、写出材料二中所指“盛世局面”的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实行的目的。 -
7、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据苏州的城池街肆以及运河上往来的船舶绘制成的《盛世滋生图》上共有二百三十余家有招牌的店铺,可以分为大小不等的五十个行业。……苏州市场的货物虽然来自川、广等南北九省以至于国外,运货的船只却不能不假道于运河。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三 下表是关于大运河文化不同省份的主要研究主题
省份
主要主题
江苏
外宣翻译
文化产业
历史文化
浙江
历史文化
遇见大运河
公共空间
河南
乡村旅游
文化交融
历史文化遗存
——摘编自赵云珠《大运河文化研究综述》
(1)、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运河示意图,指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运河在清朝发挥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为大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两个主题。 -
8、清朝康雍乾时期,清廷在台湾各处设立书院24所,从内地延请教师到书院任教,推行儒学,实施教化。这些措施旨在( )A、创立八股取士 B、增强文化认同 C、巩固经济体系 D、奠定疆域版图
-
9、清朝十分重视地理志的纂修,不仅制定了编修制度,更是前后三次修订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历时156年。此举旨在( )A、维护政治“大一统” B、促进民族地区开发 C、推行清代“文字狱” D、系统整合地理信息
-
10、《农政全书》的序言为“农业为衣食之源,富国之本”;《天工开物》的序言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两者都( )A、突破了传统科技 B、推动手工业技术革新 C、体现了重农思想 D、批判社会的贫富分化
-
11、自明末清初开始,原产于广西西江流域的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外销至海外。下图中的这条茶船古道反映了明清时期
大量 六堡
445
28XD
簿江福州 22
西江( 珠江 太平洋
广州 自愿
欧洲 银付
西非 印度 Gran
on 联网 单位 南海
印度洋 印度范围会
茶船古道线路示意图( )
A、参与全球市场 B、实行重农抑商 C、依赖对外贸易 D、区域经济繁荣 -
12、下图为明代卫所(明代在各要塞地方设置的常备军军事组织)分布区域示意图(局部)。图中用来防范倭寇威胁的卫所分布区域是( )A、东南沿海 B、西南边疆 C、西北边疆 D、东北边疆
-
13、某作物在明清时期从美洲传入中国,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该作物可能是( )A、茶叶 B、玉米 C、胡桃 D、稻谷
-
14、明清时期,位于东南地区的盛泽、南浔、双林、震泽等镇出现了“农家织绸,卖于绸庄,农田收获,反漠视之”的现象。这反映了当地( )A、商品经济繁荣 B、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经济解体 D、水陆交通发达
-
15、下表是隋至清耕地面积及人均粮食占有情况统计表,由表可知清朝时( )
朝代
耕地面积 (百万石)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年)
隋唐
642
988
明朝
1070
1092
清朝
1400
780
A、人地矛盾凸显 B、君主专制强化 C、财政收入减少 D、土地兼并加剧 -
16、宋代都市生活流行蹴鞠、棋类、投壶等体育活动,民间亦兴起舞旋、相扑、踢球等运动。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阶层的需求 B、军事对抗激烈 C、民间的享乐奢靡 D、科举制度完善
-
17、《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这真是十分奇异的一种制度,因而在行动上也很有效率,⋯⋯早晨在大都采的果子,到了第二天晚上就可送到上都大汗的面前了,虽然两地的距离通常要走上十天。”令马可·波罗惊异的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中枢制度 B、四等人制 C、行省制度 D、驿传制度
-
18、这一时期, “中国”的疆域突破九州演变为十一行省;“中国”的文化突破农耕文化而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指(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
19、宋代以前酿酒原料主要以黍、粟、秫为主,宋代以后稻米成为最重要的酿酒原料。这一转变反映了宋代( )A、小麦种植技术的突破 B、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C、酿酒业依赖进口原料 D、商品种类日益增加
-
20、下图为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展现了从贮茶、选茶、碾茶、煮茶到饮茶的整个流程。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技术先进 B、民族交融加强 C、边疆得到开发 D、国家政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