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它们最初被叫作“胡床”,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中原。这在实质上反映了 (    )

    扶手的靠背交椅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民族交融对中原的影响 C、民族矛盾尖锐 D、民族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 2、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 3、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有一部分流民还进入了今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北方的饮食传入南方 B、北方社会得到安定团结 C、北方人成功躲避了战乱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4、他通过联姻,沟通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联系。他自己娶了崔、卢、郑、王四姓女子入宫,又为自己的五个弟弟娶了汉族大姓女子,而范阳卢氏一家便娶了三个公主。材料中的“他” (   )
    A、开我国“和亲”政策的先河 B、通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依靠武力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D、改汉姓之后,自己姓“长孙”
  • 5、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整顿吏治,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苻坚的这些举措 (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原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 7、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    )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东晋偏安导致江南政体混乱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支持
  • 8、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自东汉以来陆续东迁至关中地区。至西晋时,氐、羌等内迁各族人数,已占关中总人口的一半。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少数民族首领起兵反晋 B、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C、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D、北方各族的内迁
  • 9、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种做法的恶果是 (   )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七国之乱
  • 10、“(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三月⋯⋯孙皓大惧,面缚舆标,降于军门。”材料描述的是(    )
    A、淝水之战,前秦失败 B、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C、匈奴灭晋,东晋北伐 D、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 11、魏、蜀、吴三方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在对峙的沿边地带开展大规模密集劳力种植,使曹魏的淮南、淮北、陇右、关中,吴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蜀国的汉中,均成为屯田的中心地带,农业取得长足发展。这反映出三国鼎立(   )
    A、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 B、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C、导致了北方人口南迁 D、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 12、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   (   )

    A、A B、B C、C D、D
  • 13、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打败拥兵十万的袁绍。这个战例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这场战争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C、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 D、正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统一)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不要忘记像孝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盖世英雄。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根据材料一中北魏服饰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由孝文帝哪项诏令引发的变化。除此之外,请再列举出两项他推行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史学家对两次改革的评价。(不得照抄原文)
  • 1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汉武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B、郡国实力不断增强 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 D、郡国控制区域扩大
  • 16、分析史料,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材料一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老百姓终于获得安定),立号为皇帝,乃(于是)诏(诏令)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查,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规范度量衡,凡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统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确)。

    ——秦朝铜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虽愚且暴,然六国贤者仍多从之,役九州而定天下,合诸国而为郡县,人心一统,四海归一,俾使民者皆安居其上(使百姓安居乐业)。

    ——卢阳《秦政指说》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铜权铭文拓片上记录的秦始皇的功绩。
    (2)、据材料二、三,归纳司马迁和卢阳对秦始皇的看法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17、汉末,世家大族影响很大,曹操因为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不为名士所尊重,为了战胜对手,他不得不从较低的社会阶层中网罗人才,提拔任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曹操的做法 (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结束了汉末战乱局面 C、彻底地打破了世袭制度 D、加强了对人才的控制
  • 18、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抗击匈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二者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 B、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C、都通过强化儒学加强思想控制 D、都曾经开通沟通东西方的商路
  • 19、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
    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20、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列杰出人物与其相关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三过家门而不入,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启 B、讨伐夏桀,建立商朝,任用贤才——舜 C、一统六合,创立帝制,严刑暴政——嬴政 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天下——周文王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