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历史老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横线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C、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广大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
-
2、历史示意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示意图中空白处可以填写的史实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C、展开大规模的运动战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3、下图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的土地执照。这可以用来研究 ( )A、全国工人运动开展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
4、如下是韩尚义于 1946年8月 28日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的漫画《老百姓在呼喊》。该漫画( )A、揭示了人民对抗战的作用 B、说明全民族抗战开始 C、展现出人民对内战的反对 D、反映了北伐战争的爆发
-
5、同学们展示了如下笔记内容,这体现出国民党( )
在“双十协定”正式公布的第三天,蒋介石就发布了一条“剿共”密令,要求对共产党“速予剩除”。
A、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 B、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C、调和社会的阶级矛盾 D、假和平真内战面目 -
6、 1945 年《新华日报》刊登了如下文章内容。
听到你来到了重庆的消息以后,我们真高兴得不晓得怎样办才好……我们只好悄悄地躲在宿舍里,几个人面对面地傻笑一阵。
“毛泽东到重庆来了!”这消息首先成为镇上人士的重要话题……流传散布到低矮阴暗的茅屋里,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还加上一句:“帮我们下力人来的。”
(1)、与上述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七大 B、重庆谈判 C、遵义会议 D、西安事变(2)、文章内容体现出( )A、中国人民对和平谈判的期盼 B、重庆谈判实现了民主统一 C、抗战胜利给人们带来了喜悦 D、国共合作推动抗战的胜利 -
7、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认识。
-
8、材料一 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政治方针与正确军事方针的结合,就造成了人民军队,造成了解放区,造成了解放区三三制的民主联合政府,造成了解放区真正的人民战争,并使解放区战场所进行的战争能够取得不断的、伟大的胜利。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1945年4月25日)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军队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示图片进行简要解读。 -
9、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cù)……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
(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原因。(2)、(中考新考法·分类并说明理由)请对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
10、材料一
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
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材料二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歌》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无数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军民大量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流行和人员大量死亡。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长城抗战 D、一二•九运动(2)、(跨音乐·歌词鉴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家存亡在此桥”?并分析该歌曲传唱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
11、下面是同学们云旅游纪念馆时查找的相关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对日军来说不仅是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遭受挫折。李宗仁以偏师弱旅战胜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摘编自李力、张倩《不朽的丰碑:血肉长城》
材料二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同日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约3万人,拔除敌据点 2 900多个,破坏交通路线1900余公里。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对日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对此,国民政府称:“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之鼓舞。”
——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在血雨腥风中,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摘编自欧阳淞《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战役胜利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百团大战“予友军以精神之鼓舞”的理解。(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2、 如下是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承载的历史记忆是(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D、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13、如下是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收藏的1938年新华日报馆印行的《论持久战》。它( )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这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抗日战争中,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要相互配合。
A、推动了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 B、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C、培养了抗日救国的骨干力量 D、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 -
14、1939年9月,日本因无法从中国脱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欧战”。1940年7月,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的南进战略迟迟不能付诸实施。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急需大量的陆军,但此时日本陆军主力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为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材料表明(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D、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5、下表信息整理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该表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38年
澳门举行“八一三”献金救国活动
1940年
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
1941年
香港九华工人团体响应“一元献机运动”,每人捐献1元钱,购买军用飞机献给祖国
A、敌后战场力量壮大 B、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 C、人民群众踊跃参军 D、民族观念认同的加深 -
16、同学们在云参观某一抗战遗址时了解到:“日本的战线愈延长,游击战术愈足以摧毁他们的力量。”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万家岭战役 B、枣宜会战 C、黄土岭伏击战 D、武汉会战
-
17、百团大战纪念馆中有段文字:“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到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这表明百团大战( )A、推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是对日军进行的交通破击战 C、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使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破灭
-
18、同学们查找到的岳麓山响鼓岭石亭内的长沙会战碑及部分碑文记载。据此可知,这场战役的胜利( )
伊古已来(自古以来),一战而决(决定)国命(命运)者有之矣,未有一战而系(影响)世界之祸福(安危)者也。有之,自长沙会战始(开始)。
A、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B、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斗志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
19、同学们在云参观某战役遗址时,背景音乐响起了如下所示歌曲(节选)。该战役(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
20、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牢中
——摘自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材料二 关于国共两党合作谈判,目前已到成熟时期,不久当有圆满结果,勿念为盼……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粉碎这个不合理的旧社会。(1937年7月)
我部已编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为叶挺),已于昨日全部出发前线,并成立驻浙办事处,暂由我负责。(1938年3月)
——摘自苍南大埔头红色教育展厅中的吴毓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一曼家书的时代背景。分析这封家书体现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毓两份不同时期家书反映的共同史实。并说明这一史实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主题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