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        (   )
    A、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D、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 2、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从下图中可以得出的共同信息是 (   )

    A、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土地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太平天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工业近代化
  •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俄国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
    A、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C、俄国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D、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边界
  • 4、林则徐上书清朝皇帝时指出:鸦片流毒,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旨在揭示        (   )
    A、军队战力的削弱 B、政府财力的不足 C、朝廷官员的腐败 D、鸦片输入的危害
  • 5、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华民族追求进步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八年级(3)班同学以此为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分析历史现象】

    任务二 【研读史料————见证时代呼声】

    陈独秀: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蔡元培:袁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胡适:著有《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鲁迅:著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任务三 【聚焦热点————进行实践探究】

    研究主题

    主题1:五四运动的真实场景

    主题2: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

    主题3:五四运动的影响

    ①照片

    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照片,美国人拍摄,照月中学生手持标语“青岛是我们的”

    ②报刊

    《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报道

    ③专著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双铁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章节

    (1)、观察任务一两幅图,分别简述当时中国面临的图境。
    (2)、上述任务二中知识分子的言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3)、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 周年。同学们确立了研究主题,并在图书馆检索到表中的史料。请在任务三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其对应的一则史料,说明你选择史料的理由。
  • 6、近代中国先后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蒙民智、鼓舞精神、推动近代改良和革命的积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成成改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剔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以下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四到史料

    史料一

    陈夏红选编《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舆论卷》

    史料二

    1911年湖北军政府为筹办中华民国政府募集军事公债的照片

    史料三

    纪念辛亥革命的大型纪录片《辛亥》

    史料四

    青复生口述自倚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起到的积极作用着重是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是指哪一阶级。
    (2)、材料二史料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史料几?可信度最高的是史料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中国需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口号。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思想解放运动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变化(如下图)

    材料二 1895年3月,李鸿章赴日本谈判,并于4月和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制地、黯款、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等。《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亲约。

    ————摘编自章开元、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一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马关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中作者认为《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注意史论结合。
    (3)、 开放性,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 8、下面是某班同学制作的读书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党的主要任务:打倒军间,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边,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因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壮大 D、二次革命的爆发
  • 9、 “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我们发现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姿态是辛亥革命不曾有的。”这里主要是强调五四运动 (   )
    A、斗争的长期性 B、斗争的复杂性 C、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D、斗争的彻底性
  • 10、 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        (    )
    A、提倡科学主义 B、提倡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 11、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北双方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
    A、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B、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C、是否进行思想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 12、据下表中的内容可推知,《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部《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霍》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 1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
    A、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14、下图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图,可用于说明        (    )

    A、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5、为了限制李鸿章的权力,清政府调来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处处和李鸿章作对。甲午战争中山东巡抚李秉衡调遣援军不力,以致于山东刘公岛海军基地成为一座“孤岛”,基地在悲壮地抵抗后,最终陷落。这从侧面揭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B、前线将领贪生怕死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16、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左宗棠        (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 C、在新疆设立行省 D、收复台湾
  • 17、下图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洋务运动及其结局。漫画作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培养了新式军事人才 C、因没有彻底变革制度而失败 D、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
  • 18、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阅读右图,该事件中提出的口号是        (   )

    A、“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B、“自强”“求富”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
  • 19、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侵略者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人,1858年5月,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860年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占了,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获利者。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开始遭到破坏 C、中国丧失领事裁判权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20、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
    A、军事力量的强大 B、殖民霸权的建立 C、商品输出的需要 D、禁烟运动的开展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