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如下表所示,该资料可用来说明 ( )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
炭屑、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方式一样 D、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 -
2、以下是北京人和猿的肢骨比较图。猿的大腿骨与上臂骨的长度相同,而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由此推测( )A、北京人依然保留猿的特征 B、直立行走促进了人类进化 C、火的使用影响智力的发育 D、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
3、某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古人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即通过已知的遗存研究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列探究中有一处错误,其出现在( )A、A B、B C、C D、D
-
4、迄今为止,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其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古人类就在不同地区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
5、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鼓励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规定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这是什么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2)、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3)、新考向开放性试题综合以上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谈谈你对家乡开发有哪些建议。 -
6、在修建都江堰时,李冰采用了工人的建议,先用火焰烧石,再用冷水刺激使岩石爆裂,成功开凿了宝瓶口,这体现了都江堰 ( )A、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B、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C、工程技术遥遥领先世界 D、促进了川蜀地区经济发展
-
7、下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积202.15毫升,重0.69 千克,其上刻有铭文。铭文记载了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 344年),商鞅监制此件标准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峰 B、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 C、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
-
8、下表反映出战国时期列国变法( )
魏国
“食有劳而禄有功”
韩国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燕国
“公子无功,不当封”
A、完全废除爵位制度 B、打破世袭等级制度 C、造成社会阶层固化 D、周王室已土崩瓦解 -
9、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变化,可从中得出什么有效信息( )A、分封制度开始实行 B、社会经济日益发展 C、统一趋势愈发显现 D、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
10、都江堰建成之初,仅灌溉蜀、广汉、犍为3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灌区扩大到14个县。如今,都江堰惠及7个市38个县(市、区)的1076万亩农田。材料表明( )A、都江堰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B、都江堰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巨大作用 C、都江堰的建成推动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都江堰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
1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经济的发展 B、制度的变革 C、文化的传承 D、社会的动荡
-
12、变法前,秦国近50万士兵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被5万魏武卒所败。商鞅变法后,在第五次河西之战中,秦军打败了闻名于世的魏武卒,被天下惊呼为“锐士”。这种变化说明商鞅变法起到的作用是( )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助推秦朝实现思想统一 D、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
-
13、战国初年,秦国旧贵族势力较强,阻碍了秦国的发展,到孝公时,秦国还是“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秦国在各国中地位不高,不能参与中原各国的盟会,各国常以“夷狄遇之”。材料展示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4、小华同学为了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下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时间
战役
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
公元前4世纪中期
马陵之战
公元前3世纪中期
长平之战
A、变法 B、建设 C、争霸 D、兼并 -
15、“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这首历史歌谣中的“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A、三家分晋 B、晋文公称霸 C、田氏代齐 D、尊王攘夷
-
16、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探究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历史的巨人】
材料一 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震撼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优秀文化的传承】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的人物对应的学派。(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影响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17、“在解决日益迫切紧张的社会秩序问题时,他们有的热衷于君主在官僚机构各种权力间的操纵,有的比较注重法律制度的绝对性和实用性。”以此判断,“他们”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
18、“五一”假期,小林同学到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游玩,收到了下图所示小册子,他在小册子中会看到的语句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
19、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了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
20、下表反映了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 )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A、都反对不义的战争 B、都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都主张天下统一 D、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