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表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    )
    A、促进边疆开发 B、加速人口迁徙 C、抵御匈奴南扰 D、消除民族矛盾
  • 2、下图的邮票内容取自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实物照片。两辆铜车马的等级、用途、规制不同,但它们的车轮结构、大小基本一致。其印证了秦朝推行的措施是(    )

    A、统一思想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车轨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兼并六国的步伐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便利各地区经济交流 D、消除各地文化差异
  • 4、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地方制度,中央任命 D、民主推选,选贤举能
  • 5、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这反映了        (   )
    A、汉代选官制度确立 B、教育体系的完善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儒学受官方推崇
  • 6、“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改造儒术⋯⋯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材料表明董仲舒主张

    (   )

    A、“以法治国” B、“尊崇儒术” C、“顺其自然” D、“兼爱”“非攻”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一位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
  • 8、有学者认为,诸子学说的许多命题都成了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对其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发展。该学者旨在强调百家争鸣 (   )
    A、学派众多 B、思想活跃 C、影响深远 D、注重创新
  • 9、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 10、《钱氏家训》:“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妮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主要传承的是(   )
    A、道家文化 B、儒家文化 C、法家文化 D、墨家文化
  •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

    ——[日]儿岛献吉郎

    材料二 教育部就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1)、材料一中的“孔子之道”指什么?
    (2)、如果由你写材料二中的提案,请写出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 12、以下关于孔子思想的内容反映出 (   )

    孔子的主张

    现代人才培养

    有教无类

    以人为本

    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

    培养复合型、创造性的人才

    A、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政治制度 B、春秋时期注重教育 C、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D、儒家主张实行德政
  • 13、据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
    A、严厉处罚看护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关心是否伤到人 D、不管不闻不问
  •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一致。下列选项中的思想观点,出自该学派的是  (   )
    A、无为而治 B、提倡节俭 C、以德治国 D、中央集权
  • 15、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    )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 16、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处处考古发现,揭开人类演进的谜团;一个个文物化石,书写古老文化的传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填图片————探人类之源】

    【看遗物————寻北京人踪迹】

    (1)、观察上图,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图中的(填写字母),地处流域。
    (2)、观察上图,我国古人类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从上图中你能推出什么结论?你认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新考向开放性试题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举出两例。
  • 17、北京人遗址中发掘出动物的碎骨,考古学家发现骨头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因此认为北京人会制作骨器;也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碎骨是北京人为食用动物而打碎,不能说明北京人会制作骨器。这表明  (    )
    A、考古学家的观点完全没有依据 B、北京人已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C、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不同的解释 D、研究古人类生活要依据文献史料
  • 18、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 19、下表展示了我国部分古人类遗址。据表中内容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   )

    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

    山顶洞人

    蓝田人

    和县人

    长阳人

    马如人

    金牛山人

    所在省份

    云南

    北京

    陕西

    安徽

    湖北

    广东

    辽宁

    A、同步性 B、多元性 C、竞争性 D、领先性
  • 20、由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B、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都位于沿海地区 C、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 D、图中所示的古人类基本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