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考古学家发现了记有商王亲自参与种粟的卜骨,其中还常有祈求禾、黍、稷获得好收成的记录,又有祈求降雨的相关记录。这反映了商朝( )A、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B、手工业发达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出现了大量的钟鼎文
-
2、通过学习历史,小华得出一个认识:统治者残暴无道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他是从哪些统治者身上得出这一结论的( )
①启 ② 桀 ③汤 ④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4、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写一篇小短文,自拟题目,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或文,史论结合,内容包括图片反映的学派代表人物和主张,并阐述这种局面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字数100字左右。
-
5、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反映了怎样的耕作方式?图二的农具的制作原料是什么?(2)、上述两张图片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进一步推广是在什么时期?(3)、除生产方式的变革外,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写出其主持者。(4)、生产方式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变革,写出当时社会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觋。(5)、结合上述问题概插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两点即可)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中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材料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行。
(1)、材料一中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什么?它问世于什么时期?写出同一时期出现的名医和他总结的诊治疾病的方法。(2)、写出材料二诗歌的出处。此著作的地位是什么?它和哪一新体诗歌称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 700多人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刑?”“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
(1)、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改革?写出改革开始的时间。(2)、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这场改革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各一例。(3)、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改革的成效。这场改革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再写出两例“战国”时期发生的重要变革。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玉圭状,对叔虞说将用这个封他。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史称“桐叶封弟”。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历史制度有关?“叔虞”属于这一制度的哪一等级?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三点即可)(3)、除材料二外,再写出两位春秋时期称霸的霸主。 -
9、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如此精确的历法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
11、“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取得民心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
12、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鼓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确立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
13、春秋时期最早出现的霸主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14、“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宣传语,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商朝的书面语”指(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
15、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荀子》
-
16、下图是根据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而绘制的一张宫殿复原图,判断这是哪一朝代的宫殿(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7、他是中国最后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又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1)、材料一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一项重要工作。请你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件文物对上述这句话进行说明。(可以介绍朝代、用途、出土地点、地位、体现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都江堰
材料二图片中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的建成有何影响。
(3)、材料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材料三中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 -
19、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1)、【朝代脉动】
材料一
图一人物于约公元前1600年灭掉了哪个王朝?图二人物建立了哪一制度来巩固统治?
(2)、【社会转型】材料二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
(3)、【权力变化】材料三 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选自《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三,说明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国家统一】材料四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中国之间的关系。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
20、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重要领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国家宝藏》越王勾践剑解说词:
我要守护的国宝是越王勾践剑。它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它通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而重量只有875克……此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材料二中越王勾践剑充分体现了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请你模仿“越王勾践剑解说词”为国宝司母戊鼎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应包含示例中的要素)
(3)、材料三材料三中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的原因是哪一经济活动的发展?
(4)、材料四 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