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他在弥留之际立下《国事遗嘱》,遗嘱签署于(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
2、如图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各派军阀都依附于帝国主义 B、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军阀混战意图抢夺北京政权 D、各派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
3、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反映的是( )A、天京事变的影响 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C、北伐战争的影响 D、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后果
-
4、某同学在历史阅读中摘录了一位历史人物生平的关键事件。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
生平梳理
>1.领导辛亥革命,终结君主专制(1892﹣1911年)
>2.就任临时大总统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1﹣1912年)
>3.护法运动与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1912﹣1919年)
>4.推动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建立(1919﹣1924年)
A、梁启超 B、宋教仁 C、孙中山 D、袁世凯 -
5、1911年10月21日,英国画报TheGraphic增刊报道“辛亥革命”,评论称满清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在武昌起义爆发仅11天后的英国报刊上就已经预见到革命的走势,反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之一是(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世界影响力小 C、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
6、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表是学生制作的某位人物卡片,结合卡片内容,横线处应填入( )
成立兴中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____
发动“二次革命”
A、创建近代陆海军 B、成立强学会组织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进行国民大革命 -
7、“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武汉 B、南京 C、广州 D、南昌
-
8、如表是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
第五章坚决捍卫共和国
第六章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第七章抱病北上巨星陨落
A、晚清洋务派代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维护清朝统治 B、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发起公车上书,主张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领导辛亥革命,致力于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民主与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 -
9、据新闻传播史记载,当年的《申报》在10月13日刊登了《武昌革命》等4篇报道,展现了当时局势的紧张与动荡。“当年”是农历( )A、甲午年 B、辛丑年 C、戊戌年 D、辛亥年
-
10、1919年5月19日,《每周评论》刊文指出:在五月四日以前,“‘国民'的愤怒达于极点,不特各地自行动作,并且互相来往。山东人到北京,北京的公民到山东、上海去。共同的目的是外而争回青岛,内而惩罚国贼”。材料表明( )A、五四运动扩大 B、阶级矛盾尖锐 C、革命力量联合 D、社会秩序失控
-
11、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
12、口号反映时代特点,激励时人。下列口号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的是( )A、“反对华北自治” B、“扶清灭洋”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13、某班同学编排了一出历史剧,剧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台词:“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们历史剧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侵略 B、思想解放 C、变法图强 D、政治革命
-
14、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同年,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呼吁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上述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 )A、主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B、倡导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 C、号召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D、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新路
-
15、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16、暑假期间,小明读了一本书,该书目录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等。据此可以判断,该书( )A、回顾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 B、介绍了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诠释了中共成立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了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17、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以下对各阶段国共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第①阶段,国民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统一 B、第②阶段,国共内战,国民党多次围剿中共军队 C、第③阶段,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第④阶段,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 -
18、20世纪初的北京呈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众多进步知识分子汇聚于北京大学,用民主与科学抨击旧礼教和旧道德……北京街头新式书店增多,摆满新思想刊物,进步社团也常在公园组织倡导白话文运动的露天演讲,让城市文化氛围更活跃且充满变革气息。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戊戌变法产生思想启蒙作用 B、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变革 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19、如图时间轴展示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④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
20、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在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