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服饰承载时代记忆。下列服饰变化反映了(   )

    A、审美观念趋同 B、休闲方式的多元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设计风格的单一
  • 2、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2012年,中国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B、2015年,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C、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 D、1949年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 3、 秦汉同学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填写下图①②处内容(   )

    A、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     三大改造
  • 4、 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   )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领导阶级的变化 C、北伐战争的进军 D、革命重心的转移
  • 5、 刘古愚是近代陕西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办学校、出书报,认为只有行君主立宪之法,中国才能走上强国之路。这说明以刘古思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主张(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民主共和
  • 6、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请完成下面小题。
    (1)、唐朝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一诗中赞美秘色瓷“九秋风俗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1987年,陕西抉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十多件精美秘色瓷,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由此可见(   )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A、《秘色越器》属于口述史料 B、文献史料能够取代实物史料 C、法门寺秘色瓷属于图像史料 D、不同类型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2)、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是工匠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将氧化铁转化为氧化亚铁的比例从4.5%提高到54%左右的结果。据此可知唐朝(   )
    A、制瓷技术高超 B、商业贸易繁荣 C、瓷器种类丰富 D、文学艺术昌盛
  • 7、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元朝
  • 8、中华文明凝聚着中国人的大智慧,展现出巨大的世界影响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到西方的部分发明和技术

    名称

    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大致时间

    水排、独轮车、弓弩、造纸术、制瓷技术

    1000 多年

    铸铁技术、胸带式马具

    800~900年

    火药、印刷术

    500~600年

    提花机、罗盘

    约 400 年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中华文明智慧

    组别

    素材

    第1 组:农耕智慧

    第2 组:科技智慧

    第3 组:政治智慧

    (贞观二年六月)上(指唐太宗)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特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唐纪八》中贞观君臣的对话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实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与遗迹等。图像史料主要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地图等。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书信、日记、报刊、碑铭与简牍等。请据此为材料二内容进行史料分类。

    史料类型

    组别(填序号)

    实物史料

     

    图像史料

     

    文献史料

     
    (3)、请为材料三内容拟写一个主题。并选择其中一部著作简要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可从著作类别、内容地位等方面作答)
  • 9、学习和了解广东历史,能够了解我们的家乡,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家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后,广东地区逐渐恢复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筑堤围垦,粮食大增,广州成为一大米市。农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口增长。北宋末年,广东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至南宋时更甚……这些新迁人户被称为“客户”,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客户占广东总人户的39%之多。

    ——摘编自《广东省志·人口志》

    材料二:

    广州地处东、西、北三江总汇与南海交接处,附近水网密布,沿海还有不少良港。唐代,广州作为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唐代有关广州造船的各种记载不少,如:唐张九皋任职广州时曾“召慕敢勇,缮治楼船”。《新唐书》则记载,广州一地一次“能造船五百艘”。

    ——卜松竹《广州古船长期处于国内先导地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广东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唐宋时期广州在海外贸易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3)、观察材料三,指出图中所绘机构的设立与清朝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所造成的弊端。
  • 10、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一【绘制导图】

    图1唐朝①(填写制度名称)示意图

    活动二【阅读文献】

    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活动三【解密文物】

    文物名称:布画禄东赞请婚图唐卡(局部)

    文物简介:唐卡是藏语的音译,即卷轴画。此唐卡表现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一些重要

    历史场景:①派到长安的迎亲队伍;

    ②带入吐蕃的中原礼仪和音乐舞蹈;

    ③中原牛耕法传入吐蕃。

    (1)、观察活动一的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将划线部分的信息补充完整。
    (2)、阅读活动二文献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较之前朝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
    (3)、解读活动三文物,指出画卷所绘内容反映的相关史事。并结合文物简介概括这一史事的历史意义。
  • 11、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这体现出黄宗羲(   )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知行合一 C、倡导个性自由 D、强调君臣共治
  • 12、16世纪中期,甘薯由美洲传入中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这可用来解释明清时期(   )
    A、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出现新的粮食基地 C、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D、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 13、明清时期,广东岭南地区的人们依靠种植莞香致富,“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甘蔗的利润高于种植水稻,所以人们常常“改稻田种蔗”。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人地矛盾现象的突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 14、著名史学家昌思勉说:“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下列可作为该论断依据的是(   )
    A、清政府始设军机处 B、全国人口达到3亿 C、官僚体制整体腐败 D、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 15、顾、康、乾历明学者间绝口不谈政事,当时文人大多再境,并不要尽情述,因无法预料在著作中是否会触犯忌讳,从而招致大祸。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厂卫机构的设置 B、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C、八股取士的推行 D、儒生对朝政不了解
  • 16、下面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所做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①和②填入的内容分别是(   )

    A、皇帝 中书省长官 B、皇帝 内阁大臣 C、皇帝 议政王大臣 D、皇帝 军机大臣
  • 17、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郑成功纪念币,其中印有“郑成功”“1624—1662”等字样。之所以纪念郑成功,主要是因为他(   )

    A、收复台湾 B、设立台湾府 C、率部东归 D、抵御倭寇
  • 18、诵读经典有助于我们提取历史信息。《三字经》中有“权阁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的语句,它讲述的是(   )
    A、明朝的建立 B、清朝的边疆治理 C、明朝的灭亡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19、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扩大了明朝国际影响力 B、加强了中国对海外的直接统治 C、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增进了中国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 20、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以下最适合他的论文题目是(   )
    A、《浅谈清朝的边疆治理》 B、《明清科举制度的演变》 C、《试论明朝的君主专制》 D、《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