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共意在强调( )A、思想解放 B、政治变革 C、文学革命 D、科学进步
-
2、 央视推出的原创国漫MV《振山河》的歌词中有:“一艘红船扬清波,何时还家国……百年丹心犹未改,昂首振山河”。与“一艘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工农革命运动发展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3、 胡适认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砍断大树”是指( )A、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促进了社会生活变化
-
4、 江西省出土了700多年前的三角粽,外形和现在完全一致;乾隆时的《端阳故事图》记录了过端午节的各种场面,其中编彩绳、挂艾草、包粽子、观竞渡等习俗在今天也很常见。这可以佐证中华文明的( )A、连续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和平性
-
5、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将丞相的决策权收归皇帝,行政权下放给六部诸司,还将大都督府分为左中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其目的是( )A、精简官僚机构 B、发展社会经济 C、削弱地方势力 D、加强君主专制
-
6、 英国伍德研究认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我国杨志玖在永乐大典残本中发现元朝公主嫁到波斯的记载,其时间与《马可·波罗行记》中他护送公主到波斯相符,但因残本中未提到马可·波罗,也不能确证其事。这表明历史解释要依据( )A、一家之言 B、史料实证 C、主观想象 D、情感判断
-
7、 货郎在宋代兴起,作为“带货人”,成为行走的百货超市,如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老货郎挑着琳琅满目的货担至村头,妇女儿童围观争购的热闹场面。这可以印证宋代( )A、人口的增长 B、城市的繁荣 C、商业的发展 D、外贸的兴盛
-
8、 某初中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到下表中的资料。据此推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领域
内容
文学
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戏剧
宋元南戏《张协状元》,展现中状元前后的心理变化
外交
明代时传教士克鲁兹将科举制介绍到西方,促进文官制度形成
经济
《清代科举制度的社会经济视角——以河南怀庆府为例》
A、科举阻碍科技进步 B、科举制与社会变迁 C、科举考试禁锢思想 D、八股取士形式僵化 -
9、 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初唐时期乐舞壁画中,有中原和西域的多种乐器,如拍板、钹、鼓、竖笛、竽、箜篌、筝、排箫等。这印证了隋唐时期( )A、科学技术成就斐然 B、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C、文化艺术兼容并蓄 D、政治制度卓有成效
-
10、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西晋在此基础上短暂统一了全国。随后,前秦、北魏先后统一北方,最终隋灭陈统一全国。这最能说明( )A、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B、民族交往交融加强 C、南方政权更替频繁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1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趋势。据此,下面横线部分应填入( )
西汉时期的阶段特征:____
政治:行推恩令 经济:盐铁专卖
思想:尊崇儒术 军事:北击匈奴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12、 甘肃出土的青铜礼器秦公簋,铭文内容以秦公语气歌颂先祖功业,表达了继承祖业、奋发治国的信念,蕴含敬天法祖、家国一体思想。与此有关的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
13、 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围沟”内发现了陶窑、灰坑、房址、柱洞等诸多遗迹和大量遗物,附近也发现大量窖穴、陶窑等遗迹。这反映出当时( )A、饲养家畜普遍 B、磨制石器精美 C、原始农业兴盛 D、有手工业生产
-
14、 学完世界近现代史,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世界之变”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下图为部分内容。(1)、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处填入对应的世界格局名称,完成思维导图。(2)、写出发生在14—16世纪欧洲“思想之变”的典型事件和一位代表人物。(3)、写出17—18世纪欧美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典型事例。写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4)、以“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为观点,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位,分别结合其成就和影响,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瓦特 斯蒂芬森
本茨 诺贝尔
-
15、 某中学开展与红色教育有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参观历史画展唤醒时代记忆】
任务二【精选研学路线设计研学主题】
研学路线: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甘肃会宁
任务三【唱响红色经典汲取精神力量】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摘自《黄河大合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摘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欣赏上述作品,将其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序号。图→图→图→图
(2)、写出你设计的研学主题,并说明遵义入选的理由。(3)、通过唱响上述两首歌曲,可以唤醒我们对哪两场战争的记忆?谈一谈能汲取到的精神力量。(4)、为了完成本次活动,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西文明 相映生辉】
材料一:下图展示的是早期人类文明典型成果。
《掷铁饼者》
金字塔
甲骨文
罗马大竞技场
【文明交流 全球一体】
材料二:15、16世纪之际,西欧人相信,沿着海洋航行终能到达东方世界。……他们的活动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摘自《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1)、从材料一中选取两例亚非文明的典型成果,并就其中之一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2)、材料二中“他们的活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哪项发明为其辨别航向提供了技术支持?(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理解。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思想被确认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国的前途日渐清晰。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事先没有人预料到,中国改革的大幕会从这里揭开。今天许多人把“小岗之夜”描述为改革大潮中诞生的一个神话。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从这个时候开始,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相继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共产党于哪年召开的哪次会议?分析材料中“中国的前途”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的大幕”揭开的地点和创造“神话”采取的做法。(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在中共十九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列举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经济建设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4)、上述材料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迁都洛阳,实行各项汉化措施。令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作为北魏的通行语言;令鲜卑人改汉姓……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太宗明确表示要同等对待各族,中华民族的各群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唐蕃交往中,虽然存在毁盟、争战等状态,但和亲会盟、舅甥友好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张骞拜别的皇帝是谁?指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蕃交往”的历史主流并举一事例。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4)、材料四体现了清王朝对什么地区的管辖?1727年,在此设置了哪一官职监督地方政务?(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认识。 -
19、 某中学历史社团收集了“玻利瓦尔、甘地、扎格鲁尔”的相关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思想解放潮流 B、社会主义发展 C、民族民主运动 D、福利政策推进
-
20、 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哈姆雷特》 B、《物种起源》 C、《高老头》 D、《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