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其中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
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
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了蒙古帝国的基业,为元朝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阿骨打 -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图对这一过程作了形象描述,①处应填写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
4、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
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说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崇文抑武
-
6、易中天教授指出: “如此盛世, 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
而边地胡人
起兵范阳, 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事件( )
A、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
7、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
8、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东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B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
玄奘西行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D
安史之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A B、B C、C D、D -
9、“南北狼烟终有歇,重拾河山刀枪绝。千年往事随风逝,六代繁华化雨嗟。虽经开皇强盛景,却毁大业荒淫竭。风波运河古今贯,谁道君王功德缺?”这个朝代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短,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该朝代的历史贡献,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创立了科举制度 D、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
——摘编自人民网《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些原则”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突破。(请举两例)(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今天,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改革开放以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会议,试举一例。(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更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认识。
-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示制度是我国在哪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确立的我国的哪项根本政治制度,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的第一个自治区。(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曲折又辉煌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月24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指出,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同志新春致词》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列举一位此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3)、材料三中“光辉的起点”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此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如何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事件?该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 1950—1954 4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它们的作用。 -
14、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精准扶贫”理念等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成为国际共识,为全球治理及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援建众多医院诊所和学校。这说明( )A、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B、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联合国是当今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D、生态与人口问题深深困扰人类社会
-
15、“由于中国有了洲际导弹,中国就在大国的力量游戏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实际上对两个超级大国有了免疫力,无论谁进攻中国,就必须估计到中国核导弹打击给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这表明核导弹的成功研制(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C、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D、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
16、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等理念,现代运用这种理念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17、“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石榴火红多籽,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如今粒粒晶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为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众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
1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已经证明,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主心骨是( )A、戊戌维新派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
19、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都( )A、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0、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与超过150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并开展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涉及地区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各大洲。这说明我国(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