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班级“走进劳动模范,追求时代精神”黑板报,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C、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2、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材料主要反映开国大典的(   )
    A、背景 B、意义 C、性质 D、过程
  • 3、1953年9月,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标志着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B、实现中国的真正独立自主 C、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D、是美苏“冷战”在亚洲表现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某学校拟开展八年级 “庆华诞, 75周年历程 ” 国庆主题 活动。

    (1)、活动 一  搜集材料

    材料 一:

    毛泽东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 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   了,但还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   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   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   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 1000个

    为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代国歌的歌名,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选择这首歌曲作为代国歌的原因。

    (2)、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及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 事件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的理由。

    (3)、活动二  活动展示

    根据上述材料,为本班的主题活动设计一种展示方式。

  • 5、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探究有关问题。
    (1)、材料一 :“以俄为师 ”曾经代表了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 ……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 “以俄为师 ”中得到发展,也在 “以俄为师 ”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 王垒《从 “以俄为师 ”到 “以苏为戒 ”》

    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 “以俄为师 ”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2)、材料二:

    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 

  • 6、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终于动摇了 “文化大革命 ”“左 ”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冲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 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摘编自迟成勇《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 

    材料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野中,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再被视 为世界对立和冲突的根源,而被看作世界丰富多彩的体现,是世界充满活力的动因;也不再被视为界 定国家关系亲疏远近的准绳,而被看作世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实现和谐共处的基础。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视野》 

    (1)、根据材料一得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思想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对改革开放的作用。哪次会议 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举一例)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写出一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野下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综上,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何意义? 
  • 7、 “广大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中涌现出 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个功臣集体, 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  于尽的杨根思    ……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 ……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 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 “最可爱的人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几代大庆人艰   苦创业、接力奋 斗 ……大庆精

    神、铁人精神已 经成为中华民   族伟大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

    分。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 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 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 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   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1)、结合所学知识,再写出两位与杨根思、罗盛教并列的英雄人物。
    (2)、归纳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共性。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精神谱系 ”为主题,自拟论点,并以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哪一次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9、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代曲辕犁既总结吸取了汉魏以来我国耕犁的优秀成果,也有创新和发展。犁辕由直辕变为曲辕,犁架小巧,改变了古老笨重的二牛抬杠法。犁辕末端设有能转动的犁槃,耕田时可以左右摆动和控制方向,耕作时可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减少阻力

    ——摘编自宋兆麟《唐代曲辕犁研究》

    材料二: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培根《新工具》

    材料三:

    (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曰《本草纲目》。

    ——《明史•李时珍传》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

    材料四:古代科技发明统计表(部分)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总量(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无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曲辕犁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这三种发明”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时珍、宋应星创作过程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他们著作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四,比较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1500年前后世界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 10、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至隋,一土宇……唐高祖,起义师。……辽与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太祖兴,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摘编自(宋朝)王应麟《三字经》

    材料二: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1)、根据材料一,请你按照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将下列示意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朝代或政权名称补充完整。

    (2)、观察材料二两个朝代疆域示意图,由图1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补充完整。

    (4)、对比材料二中两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提示:从政治、民族等角度回答)
  •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1)、图一图二所示分别是唐朝发明的哪种农业工具? 
    (2)、结合图三和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的最早的纸钞是什么?宋代都市生活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 
    (3)、材料三、四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在哪个朝代最终完成? 
  • 12、同学们,本学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请你按照这些文学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代表人物像进行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 13、七年级某班开展探究学习,在成果汇报时有下列材料。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锦衣卫印

    A、民族交融 B、发展经济 C、海外贸易 D、强化皇权
  • 14、如图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的位置是(  )

    A、 B、 C、 D、
  • 15、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注:图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越势。图2: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图3:鉴真历经12年,终于成功东渡日本。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图4:北京城根据我国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的朝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示例除外);(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图片序号:图1、图4。

    观点: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中央集权,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隋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朝政府大规模营建北京城,雄伟壮丽的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结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 1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始皇创立,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材料二 

    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期间经历一个过程,洪武九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设立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和地方管辖……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材料三  

    雍正七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或称军机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诉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依据材料一说明秦汉至宋元时期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请列举一条北宋时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内容,概括材料中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谁设立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4)、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从利弊两方面来回答,每个方面回答一条即可。
  •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如图)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等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管理边疆事务,包括边疆民族。

    ——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戚)继光至浙(江)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请召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配合使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湖泊),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如图)。“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史·戚继光传》

    材料三: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清)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尊崇达赖喇嘛。……他派兵进攻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舒乙《毛泽东谈康熙的三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元朝采取因地制宜方式对边疆有效治理的史实。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戚家军在抗倭斗争中取胜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康熙三大贡献”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明清时期,中国在管理边疆过程中与元相比遇到的新问题是什么?康熙皇帝最终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七年级(1)班分小组开展“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

    (1)、【第一小组:节日习俗】

    材料一

    钦州守岁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清代《迎春图舞龙年画》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清代《龙舟盛会图》

    根据材料一、判断第一组收集的材料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和节日习俗。(任写一个节日及习俗即可)

    (2)、【第二小组:节日由来】

    材料二  小历:在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爱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传说尧死后,舜帝将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

    小史: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仪式,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端午节起源于先民对龙的崇拜。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节日来源的相关因素。请你设计一种展示探究成果的形式

    (3)、【综合探究:节日发展】

    材料三  清明习俗的“不变”与“变”

    不变

    祭祖扫墓、踏春郊游、植树

    祭奠烈士、鲜花追思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发展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 20、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明长城(      )

    A、抵御游牧民族进攻 B、维护整个明朝边防 C、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D、促进南北民族交融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