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2024 年 4 月,扬州市举办鉴真东渡 1270 周年中日友好纪念活动,旨在弘扬鉴真精神。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鉴真精神的内涵是(    )
    A、百折不挠、传播文化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坚韧不拔、血战到底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 2、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 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通判制度 D、行省制度
  • 3、唐太宗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的治国名 言。这表明他(    )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重视选拔人才 C、奉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 4、唐朝诗人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这样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 ”他意在强调大运河的开凿(    )
    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C、加速了隋朝政权的灭亡 D、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 5、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友好交往

    材料二:文学大师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 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 的梦,再没有一种更好的事物会像 一首诗走的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 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 仰望你那伦唐朝的月亮。

    材料三: 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台湾者

    中国之土地也

    材料四:科技巨匠

    李时珍

    《天工开物》手影

    (1)、材料一中,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贞观初年,高僧玄 奘西行天竺取经,他回国后由其弟子整理的哪一部书籍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 献?
    (2)、材料二中的“你 ”在诗歌史上享有“诗仙 ”的美誉,他是谁?写出右图人物的一部代表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图片中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
    (4)、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出的成就。材料四中李时珍的科技著作是什么?《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 6、 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图一开元通宝                       图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A、自然物品向人工铸造演变 B、货币形制从杂乱走向统一 C、铸币大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D、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飞跃
  • 7、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下列是他的作品是(  )
    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韩熙载夜宴图》 D、《清明上河图》
  • 8、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材料二中的“拓跋”建立了什么政权?根据材料概括“契丹”和“拓跋”有什么相同的举动?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指出材料四中形成了一个什么新民族?
    (4)、综上所述,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9、沿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材料一中B指欧洲的大秦,请写出A点代表的城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2)、【四大发明】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上图中古代四大发明是经由什么人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其中哪一项发明为“世界被发现”提供了重要客观条件?东汉时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的是谁?

    (3)、【外贸繁荣】

    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4)、【航海壮举】

    材料四: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左图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材料四中左图的郑和远航最远到达了哪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郑和能够完成此壮举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5)、上面图1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哪一政策?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学习,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 10、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腐败现象严重 B、此民谣清朝之前已经出现 C、民谣原意是:即使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下来下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 D、民谣中的“清”特指清朝
  • 11、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楚汉之争
  • 12、清朝时期,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并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____,成为国粹。题中两处横线分别应该填的是(  )
    A、道光;京剧 B、道光;元曲 C、同治;徽剧 D、同治;昆曲
  • 13、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实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B、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C、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成就 D、清初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 14、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评论说:“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的变革,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他意指中国的发明(  )
    A、促进古代中国社会转型 B、削弱欧洲资产阶级力量 C、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15、下列历史事件与成吉思汗相关的是(  )
    A、统一全国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D、灭亡南宋
  • 16、南宋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手续应该去的机构是(  )
    A、枢密院 B、宣政院 C、尚书省 D、市舶司
  • 17、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动荡不安 B、黎明前的黑暗 C、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D、走向统一
  • 18、如表表格反映的主题是(  )

    不拘地域

    不拘门第

    不拘民族背景

    不拘原属敌我

    长孙无忌——关陇

    萧璃——贵族

    阿史那社尔——突厥

    魏征、王珪——原为李建成的心腹

    李勣——山东

    马周——门客

    契芯何力——铁勒

    尉迟敬德、程知节——原为降将

    A、唐朝时期杰出人才辈出 B、唐太宗广纳贤才 C、唐朝社会尚武风气盛行 D、武则天选贤任能
  • 19、如图是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它描绘了唐代宫廷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夜市生活丰富多彩 D、精神风貌刚劲豪迈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摘编自明心伟《隋唐与明清时期制度的比较》

    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  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表现。

    (3)、材料三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